会东酸梅子:酸得龇牙咧嘴,却让人惦记一整年!

说到会东的特色“果儿”,除了那些甜咪西的,有个“酸坛子”必须拎出来说道说道——那就是我们的青梅,本地人更爱叫它“酸梅子”!

这酸梅子啊,在会东可不是啥稀罕物。山坡坡上、沟箐箐边,甚至好些人家的房前屋后,都能瞅见它的身影。春天一来,小白花开得热热闹闹,到了四五月间,那指头蛋儿大小的青果子就挂满了枝头,绿得发亮,硬得像小石头蛋子!会东酸梅子:酸得龇牙咧嘴,却让人惦记一整年!插图

会东人看见这青疙瘩,嘴里就开始自动“冒酸水”了!为啥?因为咱吃它,图的就一个字:酸!酸得纯粹!酸得直白!酸得你眉毛眼睛挤作一堆,还忍不住想再来一颗!

这酸梅子,它自个儿鲜吃? 嚯哟!除非你是“酸坛子”转世,否则咬一口,保管你从牙根酸到天灵盖,酸得你龇牙咧嘴直跳脚!但会东人稀罕它,就稀罕这股子“要命”的酸劲儿! 咱有的是法子,把这生猛酸涩的“愣头青”,驯化成一年四季离不开的“酸宝贝”!

  • 泡酒——封存一罐琥珀色的太阳: 这是头等大事!选那大小匀称、没伤没疤的青梅,清水洗净,晾得干干爽爽。老冰糖打底,高度白酒伺候,一层梅子一层糖,码得满满当当。密封罐子往阴凉地儿一放,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几个月后,那酒色变得金黄透亮,像泡着一罐子凝固的阳光! 抿一小口,梅子的酸香裹着酒香、冰糖的甜润在舌尖打转,醇厚又清爽,是夏天解暑、冬天暖身、待客必备的“会东招牌”!家家户户的玻璃罐里,都泡着这份等待的甜蜜。有人说,喝会东青梅酒,能尝出山风的味道。会东酸梅子:酸得龇牙咧嘴,却让人惦记一整年!插图1

  • 腌脆梅——酸爽嘎嘣脆,口水决堤坝: 等不及泡酒?那就腌脆梅!新鲜青梅划上几刀(方便入味),用粗盐狠狠搓揉,“杀”出它的涩气,再反复漂洗。然后,投入凉白开加冰糖、白醋调成的酸甜汁里泡着。讲究点的,还加点紫苏叶添风味。泡它个几天,捞出来一咬——“咔嚓”! 那叫一个脆生生!酸味被糖醋汁驯服了些,变得活泼跳跃,带着点咸鲜的回味,酸、甜、咸、脆在嘴里打架,打得你口水止不住地流! 饭前开胃,饭后解腻,看电视当零嘴,没有一坛子腌脆梅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会东夏天!

  • 熬果酱——把酸涩熬成温柔: 熟透些掉落或品相不太好的梅子也别浪费。洗净去核,加上大把大把的冰糖,小火慢熬。看着青硬的果子在锅里慢慢软化、变色,咕嘟咕嘟冒着泡,酸涩气被熬走了,熬出了粘稠透亮的琥珀色,熬成了温柔敦厚的酸甜酱。 抹馒头、蘸粑粑、冲水喝,或者拿来烧排骨、烧鸭子,那股子梅子特有的清香,能解掉所有的油腻,平添一份山野的清新。

  • 晒梅干——浓缩的酸,经年的香: 以前没冰箱,老辈人就把处理过的青梅(比如盐渍脱涩后),放在簸箕里,借着会东火辣辣的太阳和干爽的风,慢慢晒成梅干。 黑黢黢,皱巴巴的一小颗,看着不起眼,放嘴里一含,嚯!那浓缩的酸味瞬间炸开,紧接着是悠长的回甘和独特的陈香。 揣一小包在兜里,晕车了、没胃口了、嘴里没味了,含一颗,立马“还魂”!会东酸梅子:酸得龇牙咧嘴,却让人惦记一整年!插图2

所以说啊,这会东的酸梅子,它就是个“小祖宗”! 生的时候酸得你跳脚,谁都不待见。可咱会东人有一双巧手,更懂它的好——它酸得纯粹,才经得起泡、经得起腌、经得起熬、经得起晒! 它把生猛的酸涩,转化成了酒里的醇香、脆梅的爽利、果酱的温柔、梅干的悠长。

它是山野间不起眼的青疙瘩,却酸酸甜甜地霸占了会东人的四季餐桌和记忆。 那股子让人皱眉又上瘾的酸劲儿,是乡愁的味道,是生活的调剂,更是会东人化“酸涩”为“醇美”的生活智慧。下次你来会东,别光盯着甜的,尝尝这“酸得理直气壮”的梅子,保准让你惦记一整年! 毕竟,生活嘛,就像这会东青梅——酸过,才有回甘。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