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将 “微田园” 与庭院经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近日,会东县积极探索微田园与庭院经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如何提升农民参与度、如何打造差异化特色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推动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格局
会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传统微田园升级为集种植、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单元。通过种植特色果蔬、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作物,既保留了房前屋后种瓜点豆的田园特色,又使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这种小而美的庭院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利用难题,成为会东乡村旅游的特色IP。

文化赋能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针对同质化竞争隐忧,会东深入挖掘彝族刺绣、高原农耕等地域文化元素。在鲹鱼河镇打造的田园文化综合体,将火把节民俗展演、传统农具展示融入观光动线,使游客既能参与蓝莓采摘等农事体验,又能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这种农旅文深度融合的模式,使会东乡村旅游复游率提升40%。

科技支撑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技术短板,会东引入农业物联网系统,在微田园示范点部署智能灌溉、生长监测设备。通过电商培训计划,帮助农户建立云端菜园预售平台,实现线下种植+线上认购的订单农业。县农业农村局组建的技术服务队,定期开展生态种植培训,确保300余户示范户掌握绿色防控技术。

会东的创新实践证明,微田园与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是盘活闲置资源的经济账,更是守护乡愁记忆的文化工程。通过构建特色产业筑基、文化体验增值、数字技术赋能的良性循环,这片金沙江畔的热土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