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移民后扶与乡村振兴的双重机遇
会东县溜姑乡作为水电移民安置重点区域,面临“稳得住、能致富”的核心挑战。2025年,依托金沙江得天独厚的垂钓资源,溜姑乡启动“金江垂钓第一村”项目,总投资千万元,以“垂钓经济”为支点,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重塑和生态保护,打造集垂钓赛事、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为移民群众开辟增收新路径。
建设进展: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同步推进
-
道路升级:打通发展动脉
项目改扩建3条主路、4条支路,总长4481米,主路采用沥青路面(路基宽6.5米),支路为混凝土路面(路基宽4.5/3.5米),并配套交安、排水、绿化及停车场等附属工程。目前,道路施工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180天内完工,将实现“村村通、路路畅”的目标,为游客和物流提供便利。 -
垂钓产业:从资源到品牌的跃升
溜姑乡地处金沙江畔,每年6月30日至12月30日为垂钓黄金期,高峰期日均吸引500名钓友,带动第三产业收入超500万元。项目通过标准化垂钓码头建设、赛事举办和渔具产业链延伸,推动“野生垂钓”向“品牌经济”转型。例如,引入智能钓位管理系统,提升游客体验;与电商合作,打造“金江鱼”特色品牌。 -
农文旅融合:多元业态协同发展
- 农业+旅游:依托当地2118亩枇杷产业园,规划生态观光农业区,推出“采摘+垂钓”亲子游线路。
- 文化+体验:建设野牛坪大堰纪念碑、红色文化村史馆,挖掘移民文化与红军渡江历史,开发研学旅游产品。
- 民宿经济:盘活闲置集体资产,打造“汀洲蟠龙”“水漾金沙”等高端民宿集群,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

创新模式:移民后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
资金整合:破解投入难题
项目采用“上级资金+自筹”模式,整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及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例如,通过“土地两费”结余资金分配改革,将闲置资金用于旅游设施建设,实现“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 -
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机制
成立村民合作社,引导移民以土地、劳务入股,参与景区运营分红。例如,金东村村民杨友华表示:“政府帮我们修路、建码头,还培训民宿管理技能,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此外,项目优先吸纳移民就业,施工期间提供临时岗位300余个,长期岗位覆盖安保、导游、餐饮等领域。 -
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底线
严格落实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要求,采用环保材料建设垂钓设施,推广“钓获放流”理念,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同时,通过太阳能提灌站、农网改造等工程,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发展不破坏、增收不污染”。
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随着项目竣工,溜姑乡将形成“一核(垂钓核心区)两带(枇杷产业带、文旅体验带)多点(民宿集群、纪念馆、村史馆)”的空间布局。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带动移民群众人均收入增长30%以上。更深远的是,项目探索的“垂钓经济+农文旅融合”模式,为同类库区移民安置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结语
会东县溜姑乡“金江垂钓第一村”项目,以一根钓竿串起产业、文化与生态,以一条道路连接现在与未来。在这里,移民群众的“致富梦”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业兴、民富”的乡村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