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市农民工幸福驿站如何做到 “暖心服务”?怎样架起川滇劳务协作 “连心桥”?

“从报名到上岗,驿站全程代办,不用愁找活、不用愁住宿,挣钱又省心又踏实,这驿站太巴适了!”10月15日清晨,会理市100余名农民工拎着行囊登上前往云南永仁的务工专车,务工人员黎朝军的话语中充满感激。如今,会理市人社局精心打造的农民工幸福驿站,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服务,架起川滇两地劳务协作的“连心桥”,帮助更多农民工实现“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会理市农民工幸福驿站如何做到 “暖心服务”?怎样架起川滇劳务协作 “连心桥”?插图

盘活资源筑暖巢,精准施策破难题

走进会理市凉桥农民工幸福驿站,26间整洁的宿舍内崭新被褥铺陈整齐,明亮的太阳能洗浴室全天候供应热水,洗衣区、公共活动空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曾是一处闲置多年的老旧校舍。会理市投入30余万元进行改造升级,将闲置资源转变为可容纳200余人的“暖心之家”。不仅如此,会理市创新启动“城市+乡村”驿站布局,以凉桥驿站为核心枢纽,同步规划建设1个城市驿站和7个乡村驿站,计划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市一、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这一布局不仅有效解决了务工人员“风餐露宿、洗漱不便”的实际困难,还整合了岗位对接、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让农民工“留得下、住得舒”,更能精准找到增收的“好出路”。

政企携手聚合力,跨省协作稳就业

以劳务合作协议为纽带,会理市与云南永仁县聚焦农民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重点领域,构建起全方位的跨省劳务协作体系。幸福驿站创新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由政府负责顶层设计与监督管理,引入永仁县幸福里产业运营公司,投入资金进行硬件升级,将暖心服务融入日常细节——食堂供应可口饭菜、就业服务点24小时提供岗位对接,“拎包入住+送餐到岗”的全链条服务,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对农民工的关怀。

“过去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现在经驿站推荐,在永仁蓝莓基地务工,包吃包住每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心里特别踏实!”在永仁务工的会理籍农民工马大姐高兴地说。这种深度融合的劳务协作模式,既帮助农民工告别“游击式”就业困境,也为两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稳定的人力资源。

会理市农民工幸福驿站如何做到 “暖心服务”?怎样架起川滇劳务协作 “连心桥”?插图1

服务上门零跑腿,精准送岗暖民心

为帮助农民工精准匹配就业岗位,驿站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落,通过“线上登记+入户走访”的方式,全面摸清236名务工者的技能特长与就业意向,建立动态更新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在了解到云南永仁县林果产业急需用工后,会理市人社局主动对接,签订劳务协议,明确薪资标准、交通保障等核心条款;出发前,组织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岗位技能培训等专项服务,并安排专车“点对点”直达输送,2名工作人员全程跟车服务,及时解决途中问题,确保务工路途无忧。自10月以来,已组织3批次200余名农民工在永仁顺利上岗,年内还计划组织1000人次以上跨省就业。

从闲置校舍到“暖心之家”,从“找活难”到“送岗上门”,会理市农民工幸福驿站不仅精准解决了农民工的急难愁盼问题,更成为串联川滇劳务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桥梁”。未来,会理市将持续升级驿站服务体系,让更多农民工揣着“安心”挣上“踏实钱”,在就业增收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9W+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