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东江西街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活力乡镇

江西街乡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东北部,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底蕴与蓬勃发展活力的乡镇级行政单位。其乡政府驻地为江西村,下辖 10 个行政村。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常住人口达 11053 人 。

一、历史沿革

江西街乡的发展轨迹曲折而独特。1952 年,江西乡正式设立,开启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征程。1955 年,江西乡并入大桥乡,后在 1971 年又划归东风公社。1981 年,东风公社更名为江西街公社,1984 年,江西街公社析置为江西街乡,从此,江西街乡以独立的姿态不断发展前行 。其名称的由来颇具历史渊源,清初,大量江西籍人迁居此地,随着人口的聚集与商贸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场镇,便得名 “江西街” 。四川会东江西街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活力乡镇插图

二、地理环境

(一)位置境域

江西街乡地处会东县东北部,东邻文箐、黑嘎两乡,南接铅锌镇,西与铅锌镇交界,北连红果乡,行政区域面积 156.16 平方千米 。它犹如一颗镶嵌在会东县东北部的宝石,占据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与气候

该乡地处大黑山脉,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峦起伏,峰岭相连,独特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小气候环境 。江西街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 16.5℃,无霜期年平均 262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2288.6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1044 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 5—10 月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和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三)水文与自然资源

境内河道属金沙江水系,大桥河由北向南从乡境内穿过,境内河流总长 3 千米 。大桥河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在灌溉、水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西街乡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资源有磁铁矿 。此外,这里还有雉鸡、野猪等野生动物穿梭于山林间,野生菌在雨后的林间肆意生长,当归、草乌等野生中药材也隐匿其中,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2011 年,全乡有耕地面积 1.8 万亩,且全部为水浇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 6 万亩,林地面积 8.5 万亩,为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会东江西街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活力乡镇插图1

三、特色产业

(一)粮油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江西街乡紧扣 “一带两核三基地” 粮油产业发展布局,立足自身粮油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沿大桥河流域丰富资源,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源分布等因素,加快推进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以大村村、红果村、马洪村、江西村为核心,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 “五良融合” 工作机制,推进完成 8842 亩玉米、油菜轮作示范区建设,机械化率达 75% 以上,年产值预计可达 2200 余万元 。同时,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周边村庄,使全乡粮油播种面积达 18000 余亩 。每年春季,江西街乡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油菜花竞相开放,金灿灿的花海与白墙黛瓦的村居、蜿蜒的公路、连绵的青山绿野相映成趣,不仅成为春日乡村的亮丽风景,更成为撬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 。

(二)魔芋产业借绿生金

江西街乡积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辖区林业自然资源和本地农业产业优势,探索出 “林下 +” 产业格局,魔芋产业便是其中的典型 。在碗厂村的杉木组国有储备林,会东县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林下魔芋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时,村民们忙碌采挖魔芋的场景热闹非凡 。合作社在杉木组国有储备林下种植魔芋 3000 余亩,部分区域今年迎来收获,预计每亩产量接近 2 吨 。魔芋富含优质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在食品工业、医药保健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 。该合作社成立于 2014 年 7 月,2015 年投资修建加工厂,可进行魔芋干片、精粉等加工,有效提升了魔芋产业附加值 。

(三)传统农业稳扎稳打

在传统农业方面,江西街乡粮食作物种类丰富,以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小麦、大豆、胡豆为主,2011 年粮食产量达 1.1 万吨 。经济作物同样出色,烤烟种植面积在 2011 年达 6660 亩,产量 1050 吨;养蚕 153 张,产茧 60 吨;大豌豆产量 500 吨;韩国萝卜产量 100 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 年,生猪出栏 14100 头,年末存栏 15320 头;羊出栏 14175 只,年末存栏 16167 只;牛出栏 1352 头,年末存栏 3757 头;家禽出栏 10254 羽,年末存栏 9525 羽,畜牧业总产值 3520.8 万元 。截至 2011 年末,累计造林 2000 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林 20 万株,还有小型农业机械 2000 台助力农业生产 。四川会东江西街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活力乡镇插图2

四、社会事业发展

(一)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截至 2011 年末,江西街乡有小学 5 所,在校生 756 人,专任教师 34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5% 。2011 年,教育经费达 141 万元,比上年增长 8% 。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当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

(二)文化事业丰富多彩

有文化站 1 个,村文化活动中心 7 个,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与文化交流的场所 。公共图书室 8 个,藏书 8000 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满足了大家对知识的渴望 。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传承和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乡村的文化凝聚力 。

(三)医疗卫生不断完善

2011 年末,有乡卫生院 1 个,病床 12 张,固定资产总值 60 万元,专业卫生人员 3 人;村级医疗点 6 个,专业卫生人员 6 人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 1600 人次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保障了村民的身体健康,让大家能够及时就医,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 。

(四)社会保障日益健全

2011 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16 人,支出 2.9 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356 人,支出 21.8 万元;农村五保供养 58 人,支出 12 万元;农村医疗救助 17 人次,支出 8.8 万元;救灾支出 15.3 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4 人,抚恤事业费支出 0.8 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856 人,参保率 21.7% 。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让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帮扶,提升了全乡居民的生活安全感与幸福感 。

(五)邮政电信便利生活

截至 2011 年末,有邮政投递点 1 个,投递线路单程长度 7 千米,乡村通邮率达 100%,征订报纸、期刊 117 份(册) 。固定电话用户 35 户,移动电话用户 1588 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 84.9%,互联网端口总数 8 个,宽带接入用户 17 户 。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拉近了江西街乡与外界的距离,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四川会东江西街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活力乡镇插图3

五、未来展望

未来,江西街乡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在农业产业上,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社会事业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强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打造 “农事节庆活动 + 网红打卡点 + 合作社 + 民宿” 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线路,形成新兴农业产业示范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能,让江西街乡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