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普格县郭吕刚: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普格县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扶贫干部,郭吕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普格县的一名基层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工作的深刻内涵,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扶贫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普格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郭吕刚深知,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他带领村民修建通村公路,架设饮水管道,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然而,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资金缺口等问题始终困扰着项目建设。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另一个关键问题。郭吕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但市场对接不畅、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他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联系外地客商,帮助村民打开销路。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产业持续发展,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在郭吕刚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深知扶贫先扶智的道理,经常走访贫困家庭,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然而,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家庭对教育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

群众观念的转变是扶贫工作中最艰难的部分。郭吕刚通过夜校、院坝会等形式,耐心向村民宣讲政策,改变等靠要思想。但传统观念的转变非一日之功,需要扶贫干部付出更多耐心和智慧。

郭吕刚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既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需要开拓创新的智慧。在凉山州普格县这片热土上,正是有无数像郭吕刚这样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才让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的故事,是中国扶贫事业的生动缩影,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