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骆英宁: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无数基层干部扎根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温暖民心。凉山州盐源县的骆英宁就是其中一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他的扶贫故事折射出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成就。

骆英宁面对的首先是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难题。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部分群众长期受传统观念束缚,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骆英宁深知,扶贫先扶志,他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组织群众到周边脱贫示范村参观学习,逐步改变了村民的固有思维。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关键,但盐源县地理条件特殊,传统农业效益低下。骆英宁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引进适合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他积极对接农业专家,组织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同时,他还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骆英宁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推动村道硬化、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落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扶贫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智慧和方法。骆英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建立村规民约、评选脱贫示范户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他还创新帮扶机制,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户。

在骆英宁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盐源县的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群众的发展信心和自主脱贫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骆英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更需要因地制宜的创新思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