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明珠|会东《行行重行行》赏析

川滇明珠|会东《行行重行行》赏析插图

川滇明珠|会东《行行重行行》赏析插图1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南朝梁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在《文心雕龙》中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诗歌连续用了四个行字,既指空间很远,也指时间很久。叠词手法的运用,在后来的李清照词作中,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叠词的运用,在诗歌中,给人以复沓的音律美,也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开头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并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

接着写道: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去即离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这也暗示了行行重行行的含义。各在天一涯,也就是说,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而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

是的,现在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而且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里,紧承上句而来。阻指路途坎坷曲折。长即路途遥远。阻且长即艰险而且遥远。从当时背景来看,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接着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泛指北方的马。越鸟指南方的鸟。这两句是思妇对游子说的,人应该有恋乡之情。你看,胡马南来后仍依恋于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眷恋故土,何况人呢?思妇自然希望游子想到故乡,想到在家的父母、妻儿。

人是有情怀之物,思妇在家中,对游子的思念是越来越强烈,诗中就写道: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缓即宽松。意思是说,分离的时间一天天过去,时间久了,我的衣带一天天也越来越松了。这是在告诉游子,因为我对你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这与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写得很是形象,意义也是很明白的。这衣带日已缓是思妇心灵上无声的呼唤,也是思妇心中愁苦的表现。诗歌写得很是形象,意义也是很明白的。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7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