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明珠|会东乡土民俗,铁匠村记

川滇明珠|会东乡土民俗,铁匠村记插图

明清两次大规模移民活动湖广填四川,据传三四百年前,三户江西籍人定居铁柳后,支炉打铁,由此得名铁匠村,又因周围的人都到这里来买工具,随后逐渐形成物资集散地——铁匠村街现名叫湾街(gai)。

走在雨后的街道,神秘而清新。这里有整齐有序的石板路,有古色古香的老宅,有清新迷人的空气,有迎风招展的包谷林,有哗哗流淌的小河水。一切安然、宁静,仿佛远离尘嚣,清新脱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任由世界变迁,我自安然处之。

静静地,静静地,我听到拖鞋踩在石板上的声音,啪……啪……啪……回荡在这条古老的街道,清脆悦耳。青砖碧瓦、雕梁画柱,精致绝美,这是历经近百年风雨的胡家大院,威严肃穆,见证着湾街的百年历史。站在大门前,旁边的大爷在娓娓诉说着胡、段两大家族的纷争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曾经的刀光剑影,声声呐喊,至今仍流传着胡一万、段八千(主要说的是两家人的财产、实力)的说法,这是湾街的曾经也是铁匠村历历在目的历史。

再往前,来到了县政协委员李兴华的家。这里有名满会东的臭豆腐,作坊里没有任何现代的工具,全是古方古法亲手制作。李兴华是个不安分的人,有思想有办法,决心把铁柳的臭豆腐发扬光大,于是有了各种风味的铁柳臭豆腐包装上市。在首届中国·会东金沙江文化旅游节上,他家的铁柳臭豆腐、卤豆腐大放异彩,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会理、西昌、攀枝花,供不应求。

再往街道的深处,来到了王元福老人的家。七十多岁的李国芳婆婆是正宗铁柳臭豆腐传统手艺传承人,婆婆传承给儿媳,一代一代,代代相传,至今已知的铁柳臭豆腐的历史有200余年。传统的臭豆腐要经过泡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切片、发酵8道工艺才能完成。闻起臭,吃起香是铁柳臭豆腐的最大特点,它吃法多样,可拌上辣椒、花椒生吃,也可炸、蒸、煮、炒、烩、烧烤等。铁柳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优质山泉水、品质纯正的大豆、传承的技艺,造就了铁柳臭豆腐独有的风味。

这是一栋现代的二楼小院,80多岁的王大爷说挂面的历史不长,那时候的面好卖得很哦,挑姜州,挑会理(姜州、会理的人都来这里批发挂面),人多得很,一天卖两架,搞不赢啊,这是铁柳村将消失的一项传统技艺,很多人都知道铁柳村曾经盛产高品质的挂面,现在却没有人做了。

铁匠村的历史沉淀在湾街的石板路上,曾经的辉煌,现在的沉静,仿若一只脱兔,在现有的完整发展规划下,蓄势待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7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