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铁柳镇中心校六年级寄宿制试点工作平稳落地。这一改革不仅有效整合了区域教育资源,解决了偏远村落学生“上学远、出行难”的实际困难,更成为提升高年级学生综合素养与独立生活能力的育人新途径。
11月13日清晨七点半,铁柳镇中心校的校园里书声琅琅。来自偏远村落的六年级同学们,再也不必为每天漫长的上下学路途而奔波。

“住校以后,爸爸妈妈不用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接送我,我能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上。”学生胡向娜说,“每天晚上都有老师陪我们写作业,特别安心。”
“多出来的两三个小时”改变了什么?
对于铁柳镇中心校的部分学生来说,每天往返家校需要耗费约2小时。寄宿制让这些时间变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晨读、晚自习的安排,让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然而,变化不止于学习成绩。
“21天习惯养成计划”带来的蜕变。
“以前辅导作业真是头疼,”学生家长何刚建坦言,“现在孩子住校,有老师专业辅导,我们省心多了!”更让家长欣喜的是孩子的成长:“住校两个月,孩子不仅学会了自理,周末回家还会主动做家务。”

这份成长的背后,是学校 “边界+温度+自主”管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管得住”与“管得暖”如何统一?
六年级教师郑迪解释:“我们就像‘住校爸妈’,既要规范作息,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

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效果远超学校预期——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又让家长放心。“如今,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作业效率更高了。”郑迪信心满满地说道。
坚实的保障: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铁柳镇始终把教育放在民生优先、发展优先的战略位置。2025年,镇党委政府安排专项资金10余万元用于改善中心校寄宿条件,该校利用暑期完成了宿舍标准化改造,新建了淋浴间,添置了直饮水设备,并邀请家长参与食堂监督,让寄宿生活既安全又舒心。

铁柳镇党委副书记林建涛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以寄宿制建设为战略支点,系统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构建集约高效、质量并举的办学新格局,确保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润泽千家万户。”
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已成为铁柳镇的坚定承诺。
如今,走进铁柳镇中心校,整齐的宿舍、专注的学习氛围和灿烂的笑脸,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校园图景。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孩子们学会独立、懂得互助、收获成长的温暖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