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杨利勇: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与奉献精神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木里县扶贫干部杨利勇的故事正在被当地群众口口相传。这位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扶贫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折射出脱贫攻坚战中的现实挑战。

扶贫路上的现实困境

地处高原山区的木里县面临着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等先天不足。杨利勇初到帮扶村时,发现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比想象中更为艰难。等靠要思想在一些贫困户中依然存在,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时常遭遇理解偏差。如何破除思想藩篱,成为他扶贫工作的首要课题。

创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面对这些难题,杨利勇摸索出情感扶贫的工作方法。他坚持吃住在村,学会彝语,通过火塘夜话与村民促膝长谈。在产业扶持上,他带领村民发展高山中药材种植,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既尊重传统生产习惯,又引入现代经营理念。这种因地制宜的帮扶策略,让扶贫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奉献精神的时代回响

杨利勇的故事背后,是千万基层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既要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工作困难,又要应对贫困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妻子生病、孩子升学的人生关口,杨利勇仍选择坚守扶贫一线,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品格,正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的持续思考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新课题。杨利勇现在正带领村民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将彝家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把高山生态农产品打造成特色品牌。这些实践为偏远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木里县的青山绿水间,杨利勇们仍在续写着新时代的扶贫故事。他们的工作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改变贫困面貌的磅礴力量。这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将继续照亮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