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端,隔着金沙江与云南省遥遥相望。
川南滇北交会之处的会东,高山起伏,东、南陡峭,西、北缓延,云贵高原西北特征在这里展现。也因此,会东县在日照时间长、年温差较小的同时,气候垂直变化大,高山处白雪皑皑气候严寒,河谷处炎热干燥长夏无冬。
复杂的气候条件为会东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有着“川滇明珠”的美誉。会东是全国最早发现松露(块菌)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的松露(块菌)产地,在会东的十余种松露中,尤以“黑”为尊。黑松露是会东县主打的野生食用菌之一,这种世界级珍肴,与“黑山羊”一起,被称为会东的双黑美食。
黑松露从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总时长也不固定)开始生长,它的生长与冬虫夏草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黑松露是夏天为真菌,三伏天开始渐渐变成白色的松露果,经过一个多季度变成成熟的黑松露,其采摘和食用的最佳时节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每年的12月,在会东都要举办一场隆重的“双黑”美食节,且在成都设分场,让更多人品尝到会东黑松露。
在会东,“双黑”美食节现场,那是热闹非凡,民族歌舞在空旷的山野呈现,美味的黑松露、黑山羊美食飘香四溢,会东人把热情带给四方来的宾朋。
这是一场歌舞盛宴、美食盛宴、文化盛宴,将会东的人文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人们面前提及黑松露,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为何物?要是换个说法,称其为可食用的黑钻石,大家更是目瞪口呆,一脸疑惑,对此我是有亲身经验的。
在成都生活了十余年,每逢遇到朋友,都会被问到你们老家有什么特产?我当即首推黑松露,可是每每被疑惑的眼神盯住,他们对黑松露是一脸茫然。
黑松露对生长环境是很苛刻的,必须要在有松树的区域,它生长的环境都是被腐烂的树叶覆盖,土壤比较松软且肥沃。不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必须向阳,但又不能长时间受阳光直射,可称得上稀有之物,高级食材。
黑松露圆滚滚的,乍一看像一颗土豆,外表凹凸不平,颜色最初为白色,渐渐成熟为棕黑相间或黑色,表皮看上去就像是晒干的松果。眼力不好的人,可能会把黑色泥土里挖出来的黑松露误认为黑色的石头。
以前我们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要么挖出来没看清楚被泥巴盖住,要么挖出来就随着坡滚走了,还以为是个黑石头。
黑松露的气味特殊,用文字很难准确表达。有人说像蘑菇、蒜头、湿泥、蜂蜜、玉米、臭虫、腐烂树叶等的味道,甚至还有人说其散发着麝香、精液和经年未洗的床单味。我与其接触多年,个人感觉其气味就是蘑菇和腐烂树叶的结合。尽管闻起来味道怪怪的,但吃起来怎一个“香”字了得。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黑松露含丰富的蛋白质、10多种氨基酸、松露多肽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会东的冬季大山里,你经常会看到一个扛着把锄头,背着个书包,挎着个水壶的人,行走在深山密林里,那他便是“松露猎人”。
1996年,八岁的我就与“松露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也是我们家第一次听说“黑松露”这个名字,更是第一次见这山中奇物。
当时正值冬天,寒气逼人,有两个有外地口音的人来我家借宿,会东人都热情、淳朴、好客,有陌生人到村里需要帮助都会无偿提供。所以虽然家中屋舍简陋,但依然热情款待了两个外乡人。
他们专为寻找黑松露而来,走过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发现黑松露的踪影,在会东这块土地上算是找到了,那时本土人很少有人懂得黑松露的采集和食用方法,甚至大多数人未曾听过黑松露。
好吃好喝招待后,两位远客被我们的热情打动,看到我们生活不富裕的情况下,还能对他们这样的过路人好礼相待,两位客人决定带着父亲一起上山寻找黑松露。
在他们的指导下,父亲很快学会了观察黑松露的生长环境,判断黑松露的大概位置,学会了寻找黑松露的技巧,就此也成了“松露猎人”。
黑松露也不是人人都能采集到,有打趣的说法:“它得看跟谁有缘,谁就能找到它”,好像我就是与黑松露比较投缘的人。
初识松露那几年,我假期总是跟着父亲进山,成了当地有名的“小松露猎人”,很多村里的大人扛着锄头在山里转悠一天,经常是一无收获,败兴而归。
我们寻找黑松露靠的是经验判断,其实寻找黑松露的办法也还有很多,由于它的气味特殊,能令牲畜兴奋,故而如猪等动物就比较喜欢吃,也就能利用动物寻找松露。
利用猪去寻找黑松露,在会东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人专门培训猪去找黑松露,这种比较保险;而另一些农家直接把家里的猪赶上山,这样大多好的松露是进了猪肚子的。
将松露洗净,切成片,放进事先炖起的鸡汤或其他肉汤里,只要锅里汤沸,那野生的菌味就飘散开来,令人回味无穷。等煮熟以后,放上简单的调料,黑松露的味混在肉汤里,钻进肉里,吃起来非常美味。
很多人吃黑松露是先喝汤,一口清香的松露汤会更快地打开你的味蕾,让你食欲大开。夹一块黑松露送进嘴里,那是香香脆脆,口感细腻,一入喉便让人难忘。
炒黑松露其实跟平常炒菜一样,只是把辅材换成了黑松露片。炒出来的黑松露细嫩,吃起来有嚼劲,肉香掺杂在松露表面,美味极了。
再者,黑松露还被做成了松露糕、松露羹、松露酒等美味。
最值得一提的是松露药膳。自古以来,川滇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吃药膳的习俗,而黑松露因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高也被列在其中,可惜端午节前后新鲜的松露下市,只能用松露干。端午节这天,大家出门“游百病”,逛药市,买到合适的草药回家便和黑松露干做成药膳食用。
我小时候是“穷人中的‘富人’”,高价的黑松露我是经常吃的,这东西就算富人也只是偶尔打个牙祭,在我家却成了常食。
由于挖的时候黑松露有大有小,也有被挖坏的。太小的和挖坏的就没有了卖相,价格也就低,故而留着自己吃。那时候对黑松露的食用方法并没有什么研究,一般也就是和肉一起炒或者和火腿肉一起炖,那个清香飘满了整个土房子。
每次吃黑松露都会有一种满满的自豪感,这是属于我们大山里独有的味道,这是属于会东自然环境的馈赠。
现在除了一些高级的烹饪方法,会东人还是更喜欢一种原汁原味的吃法,那就是铜火锅。
纯铜质的火锅,中间有个空筒子,用于放炭或放柴,外围为锅,底座存放炭灰。铜火锅煮的菜味道清香,汤色鲜美,且人们围坐在锅边没有烘烤感,炭火在里面慢慢地温,像极了飘着炊烟的慢生活。
人们在肉汤煮沸的时候,把事先准备好的新鲜松露片直接放在汤里,一般吃松露都是以鸡肉汤为最佳,再者就是黑山羊汤。黑松露煮上几分钟后便可食用,不用打蘸水,直接就塞进嘴里,那原汁原味,带着山野的狂放,带着家禽的清香,味道巴适极了。在会东,远道而来的客人,遇上松露上市的时节,都绝不会放过这一人间美味。
由于黑松露在自然条件下易腐烂,故而新鲜的黑松露很难长期保存。人们为了在其他季节也能吃到美味的黑松露,就将黑松露洗干净后切成片,在会东独特的气候下晾晒成黑松露干储存或售卖。
待到要食用时,将黑松露干取出来,像泡干木耳那样,用水泡上些时间,便可炖、炒、蒸等,这样就解了人们在没有新鲜黑松露时的馋。
现在“松露猎人”越来越少,黑松露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但人们对黑松露的爱是越来越浓。就是会东本地人也会在新鲜黑松露上市时买来尝尝鲜,还有的人在冬季不忙农活时,也会花上两天时间跟着“松露猎人”去找黑松露,也能吃上黑松露这金贵的山珍。
来到会东,不光要欣赏会东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要尝一尝黑松露这一野性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