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东县,宛如一颗镶嵌在川滇两省交汇腹心地带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地理位置上看,会东县处于东经 102°13′-103°3′15″,北纬 26°12′14″-26°55′42″之间,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最南端。其独特的区位,使其成为川滇两省六区县交汇中心,为经济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天然的桥梁。
回顾历史,会东的过往波澜壮阔。上古秦时,这里是邛都国地,汉武帝元鼎六年置会无县,会东地区归其所属。此后历经多个朝代更迭,归属多变,直至 1952 年 7 月,析会理东部部分地区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部分地区,建立了会东县,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 年 10 月随西康省并入四川省。
会东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边缘部分,地表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造就了无数独特景致。老君山巍峨耸立,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野租泉民族风情度假区清泉潺潺,民俗风情浓郁,让人沉醉其中;姜洲花湖波光粼粼,周边繁花似锦,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是会东发展的坚实根基。这里气候资源多样,属中亚热带西部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无霜期 279 天,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雨热同季,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烟叶产量第一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产粮大县、华山松第一大县、松露产量第一大县。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川滇地轴东沿成矿带,金红石储量居亚洲第一,达 22.4 亿吨,铅锌矿超 400 万吨、品位居全国第二,磷矿储量 2 亿吨。清洁能源富甲天下,已建成风电场 7 座、装机 53.58 万千瓦,光伏电站 3 座、装机 9 万千瓦,中小水电站 70 座、装机 21.97 万千瓦,加上世界级乌东德、白鹤滩两大水电站分成,全县风光水电总装机规模达 724.95 万千瓦。
在文化领域,会东同样熠熠生辉。这里居住着汉、彝、傈僳等 32 个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孕育了 “川滇融会、博纳西东” 的特色文化。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金江鼓乐等原生态民歌民舞,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会东文化的瑰宝,展现着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魅力。
会东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宛如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在经济发展的航道上,拥有着无限的潜力与可能,正向着更加繁荣的未来破浪前行。
产业多点开花,驱动经济增长

(一)特色农业:夯实根基,丰收满仓
会东县紧紧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蓝莓产业方面,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堪称典范。园区占地 5000 亩,是全国高山丘陵区单体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着 4 个不同采摘期的优质品种,如‘晴山蓝’蓝莓,最大直径可达 38 毫米,平均大小在 18 至 20 毫米左右,不仅果型漂亮,口感更是清甜多汁。这里的蓝莓树采用基质栽培,相较于传统的地栽,更利于水肥管控,能有效降低湿度等不利因素影响,让果树挂果更快、果实品质更佳。2023 年,园区投入 3800 万元实施技改升级项目,增设保温膜、优化品种、升级灌溉系统、新建高标准大棚,同时引入先进农业种植技术与经营理念,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节水施肥管理。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果期调控技术取得成效,2024 年产季蓝莓产量达 1800 余吨,销售额突破 1 亿元大关,达到 10225 万元。目前新产季预计产量可达 2200 吨,收益有望冲击 1.2 亿元。为打通产业链,园区采用联合运营模式,促使上下游产业紧密配合,销售端组建专业团队,通过代卖、电商、零售及团购等多种模式组合销售,与 8 家大型经销商签约,稳定销售渠道,并借助联合品牌打入中国香港市场,让会东蓝莓逐步迈向全国一线城市。
华山松子产业同样成绩斐然。会东县作为全国华山松种植面积和华山松子产量第一大县,拥有 83 万亩华山松。从 9 月起,华山松陆续进入采摘季,林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两两一组,熟练地采摘松果。堵格镇是当地最大的华山松子集散地和交易市场,每到采售季,各地收购商云集于此。这里不仅有松塔脱粒作业,还配套了松子深加工生产线,可将松子加工成开口松,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回首发展历程,1994 年会东县被认定为 “优质华山松采种基地县”,2013 年引进品牌企业,注册 “会东松籽”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新 “地理标志 + 公司 + 农户” 产业经营模式。2024 年,全县华山松子预计产量超 1000 万斤,产值超 2 亿元,未来还将借助储备林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华山松品质与产量。
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会东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坚实根基。
(二)绿色工业:乘风而起,光电领航
会东县立足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在风能开发上,会东县境内风能资源得天独厚,以高原风能类型为主,属四川省优质风能资源区,大风时间集中在冬春季,季节性强,风向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稳定,大风日数每年可达 80 天以上,风电理论蕴藏量约 140 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超 130 万千瓦。四川省能投会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自 2012 年成立以来,在会东县攻坚克难,建成 9 个风电场,305 台风机,总装机容量达 81.58 万千瓦。鲁南山风电厂海拔接近 3000 米,山脉地势起伏大,零件运输困难重重,但在当地政府支持与建设专家小组努力下,建成时间从计划的两年缩短至一年多。截至 2024 年初,会东风电集群历史累计发电量突破 100 亿度大关,累计节约标准煤近 3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824 万吨。2024 年,该公司在会东县贡献税收达 1.2 亿元,且计划年底开工建设三个风电项目,总装机 42.08 万千瓦,预计到 2026 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超 120 万千瓦。
太阳能利用方面同样成果丰硕。截至 2024 年 6 月,会东县已建成达拉寨、(汇明)1、2 期、1# 地块等 4 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 29 万千瓦。在野租风电光伏场,绵延群山间,光伏板依山就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与风力发电机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绿色能源画卷。已投产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全州各县(市)前列,年均发电量 34 亿度,预计实现工业年产值 12.42 亿元,每年节约标煤 133.086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83.56 万吨。
绿色工业的崛起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会东县小岔河特色产业园成功引进成都北理同创光伏生产项目、上海远景能源风机制造项目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北理同创(会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产能年产 260 万套光伏边框和 1.5GW 光伏组件,年综合产值超 10 亿元,年纳税 5000 万元以上;上海远景能源风机制造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年产 300 台风力发电机,可带动 300 人就业,辐射川渝、贵州以及东南亚市场,为会东建设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注入强大动力。
(三)文旅融合:景美人和,活力四溢
会东县文旅资源丰富多样,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老君峰景区是会东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里山峰奇峻,峡谷幽深,老君石像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沿着蜿蜒的栈道前行,一侧是陡峭的崖壁,另一侧则是壮阔的山川美景,云雾缭绕间,仿若置身仙境。景区内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贴心的咨询与引导服务,餐饮住宿区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舒适的游玩体验。
野租泉民族风情度假区则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彝族、傈僳族等民族歌舞表演,如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欢快起舞,节奏明快,感染力十足。度假区内的特色民宿别具一格,以传统民居为蓝本,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让游客深度体验民族文化魅力。
文旅融合活动精彩纷呈。会东县定期举办的 “彝族火把节” 吸引着八方游客。节日期间,熊熊篝火点燃夜空,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品尝烤羊肉、坨坨肉等特色美食,感受彝族同胞的热情奔放。还有 “松露节”,以松露为主题,开展松露采摘体验、松露美食品鉴等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会东独特的美食文化。
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旅游成为热门,许多村落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田园风貌,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游客们在闲暇时光来到乡村,采摘新鲜果蔬,体验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此外,会东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以傈僳族服饰、彝族奥索布迪服饰艺术等为灵感,设计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服饰配饰等,深受游客喜爱,进一步拓展了文旅产业的增收渠道。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还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让更多的乡村因文旅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
项目建设与营商环境: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重大项目:落地生根,蓄势赋能
2024 年,会东县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4 月 24 日,会东县举行了 2024 年重大项目暨城北商业综合体集中开工仪式,宛如一场盛大的经济发展启航礼。县委书记、县长宋程凡宣布开工,那一刻,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掌声雷动。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多达 29 个,总投资高达 49.03 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 18.7 亿元,涵盖工业、农业、基础设施、交通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其中,城北商业综合体项目备受瞩目,它位于鱼城街道鱼山社区,是会东县以商招商的璀璨结晶,总投资达 10 亿元。这个项目可不简单,规划新建商业综合体、人防宣教中心、地下大型超市以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想象一下,未来这里将高楼林立,商业氛围浓厚,人们穿梭其中,购物、休闲、娱乐一应俱全。它的建成,不仅会有效提升城北片区的城市形象,成为北拓建设的关键节点,还将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就像一颗强力磁石,吸附着无限商机。
远景能源零碳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同样意义非凡。它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随着项目推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陆续入驻,技术精湛的工人忙碌其中,一件件高科技智能装备将从这里走向市场,为会东县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筑牢根基,助力会东在绿色发展浪潮中奋勇前行。
还有玄武岩新材料产业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玄武岩资源,深度挖掘其在建筑、交通等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从原材料开采到精深加工,再到成品输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步成型,不仅提升了资源附加值,还填补了相关产业空白,为会东县工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再添羽翼。
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如同在会东大地上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优化经济结构,让会东经济发展的大厦更加稳固、坚实。
(二)营商环境:暖心护航,亲商富商
会东县深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因而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不遗余力,倾心倾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大崇启航鞋业和溜姑乡行与思服装加工厂就是生动例证。这两家企业作为会东移民后扶工作中引进的优质企业,从项目招标立项到落地生产,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背后是会东县全方位的暖心服务。相关党政负责人、主管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现场把脉问诊,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在资金扶持上,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争取优惠贷款政策,缓解资金压力;费用缴纳方面,依法依规给予适当减免或缓缴,减轻企业负担;政策优惠上,精准匹配,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更是主动作为,在项目审批环节,简化流程,压缩时间,原本繁琐的手续变得便捷高效,让企业能快速拿到 “准生证”;证件获取时,安排专人对接,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企业不跑冤枉路;竣工验收阶段,严格标准的同时,提高效率,助力企业早日投产运营。
会东县还以打造 “区域最佳、全州一流” 营商环境为目标,打出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 “组合拳”。严格落实《凉山州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印发《会东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细则》,让营商环境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健全县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制度,每位县领导与重点企业 “结对子”,定期走访调研,倾听企业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开通 24 小时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热线,无论何时何地,企业遇到困难,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及时回应与帮助。
在法治保障上,会东县更是毫不含糊。县委政法委牵头,建好用好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机制,公检法司等部门协同联动,像紧密咬合的齿轮一样高效运转。法院制定实施系列规定,缩短涉企案件诉讼周期,让企业维权不再漫长煎熬;检察院会同工商联搭建检企服务平台,检察官一对一联系企业,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帮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司法局加强法治宣传与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公安局严厉打击各类涉企违法犯罪,为企业撑起 “安全伞”,让企业安心经营。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如同温暖的春风,让会东县成为企业投资创业的热土、集聚发展的宝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会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经济数据亮点:展现发展 “硬实力”

2024 年,会东县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各项数据亮点纷呈,犹如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发展之路。
财政收入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1 – 6 月,会东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6.06 亿元,与 2023 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 1.35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28.5%,增速在凉山州独占鳌头。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会东县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力。特色农业中,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税收提升;绿色工业领域,风电、光伏产业的持续壮大,企业税收贡献突出,如四川省能投会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 2024 年贡献税收达 1.2 亿元。到了 1 – 10 月,会东县财政收入持续高歌猛进,累计金额达到 11.8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2%,在凉山州稳居前列,彰显出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后劲。
再看产业发展相关数据,特色农业硕果累累。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024 年蓝莓产量达 1800 余吨,销售额突破 1 亿元大关,达到 10225 万元,新产季预计产量可达 2200 吨,收益有望冲击 1.2 亿元。华山松子产业同样表现不俗,全县华山松子预计产量超 1000 万斤,产值超 2 亿元。绿色工业更是一路飞驰,截至 2024 年初,会东风电集群历史累计发电量突破 100 亿度大关,累计节约标准煤近 3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824 万吨。已投产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全州各县(市)前列,年均发电量 34 亿度,预计实现工业年产值 12.42 亿元,每年节约标煤 133.086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83.56 万吨。
这些亮眼的数据,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堆砌,它们背后是会东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动实践,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有力见证,更为未来会东县经济迈向更高台阶筑牢了坚实根基,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新画卷。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