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传说探秘!老人讲“2菜不上桌,福气进家门”,是哪2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明天我们将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这也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寒凉、中午燥热,起居和饮食都要及时作出调整,不光要御寒还要润燥,养精蓄润、为顺利过秋冬打基础。

老话说“霜降补、冬不苦”,明天霜降,饮食一定要注意:忌“寒凉”、吃3样,遵循传统老习俗,滋阴敛阳、轻松过秋好入冬。

吃哪三样?

一、御寒之物

老话说得好: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像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羊肉、鸡肉、鱼虾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充营养、御寒暖身,又不会堆积脂肪、增加肠胃负担,温补有度、效果显著!

推荐做法:【葱爆羊肉】

1.羊里脊300克,顶刀切成均匀薄片,这样能把里面的纤维切断,吃起来更滑嫩,切好以后加入食盐2克,胡椒粉1克,料酒5克去腥,再淋入一点清水增加滑嫩感,抓拌至发黏出胶,放在一边腌制10分钟。

2.大葱白多准备一些,斜刀切成大片,最好是斜刀切,把筋切断更好嚼。

3.锅内烧油,油热后放入葱段,中火快速翻炒,炒出浓郁的清香味,大葱断生以后倒出备用。

4.锅内再烧油,倒入羊肉中火翻炒片刻,闻到羊肉的香味以后倒入大葱,大火快速翻匀让香味融合,然后加入蚝油3克、鸡粉2克、少许白糖提鲜。

5.继续大火翻炒化开调料,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二、润燥之物

秋主肺、秋燥最伤肺!深秋燥邪、最容易从口鼻侵入,损津液、耗肺气。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禁寒饮。”就是说可以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萝卜、蜂蜜、枇杷、百合、秋梨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

推荐做法:【萝卜丝煎饼】

1.萝卜用白萝卜、胡萝卜都可以,清洗干净以后削去外皮、切成细丝,尽量细一些、更容易煎熟;盆中放入适量的面粉,加入食盐2克、味精1克、鸡粉2克、十三香2克调味,打入两个鸡蛋,再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稀一点的面糊,面糊太稠了煎出来口感不好,然后放入萝卜丝、加入葱花、香油,搅拌均匀即可。

2.电饼铛烧热,均匀刷上油,挖一勺面糊在锅中摊成圆形的薄饼,盖上锅盖烙2分钟,把饼煎至定型。

3.2分钟以后翻过来继续烙30秒左右,小饼非常薄,两面定型基本就熟了,出锅后趁热吃,营养好消化,当早餐晚餐都不错,连炒菜都省了。

三、祛湿之物

老话说“百病从湿起,补身先祛湿”,很多人还没入冬就开始手脚冰凉,老年人更是一冷就腰膝酸软,腿不打弯、走路就疼,这其实都是体内湿寒淤堵造成的,正所谓“脾伤于湿气”,一旦留下病根、天一冷就发作。霜降时节、辞秋迎冬,欲补先祛湿,眼下山药、红豆、薏米、芡实、冬瓜等都可以多吃点。

推荐做法:【养生山药羹】

1.准备一根山药,把外皮削干净,用白醋反复搓洗去除表面的黏液,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方式煮出来的汤羹发黑,然后清洗干净、切成片,放入锅中蒸15分钟。

2.15分钟以后把蒸熟的山药取出来,控掉碗底的汁水,然后用勺子压成山药泥,最好带点颗粒,口感会更丰富。

3.两个鸡蛋只用蛋清、打入碗中,用筷子充分搅散成蛋液,这样后期淋入来才有芙蓉的感觉。

4.锅内烧水,大火烧开以后把山药泥挖进去,中火煮至沸腾,然后加入食盐、味精、鸡精,少许白糖调味,搅匀以后芶入少许水淀粉,把汤收浓一些,这样喝起来更顺滑。

5.最后淋上蛋清飘成蛋花,撒上枸杞子、细葱圈,淋上芝麻香油,美味即成,清香营养、滋补养身。

进入霜降,寒气加重,不光要忌吃“寒物”,还要忌“秋冻”、忌大荤大腻“可劲补”,秋冻只适合初秋阶段;大荤大腻营养过剩,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利于消化吸收。明天霜降,“不忘3补,做好3忌”,滋补有度、效果显著,健康过秋冬!

重要提示:本文为www.huidongwang.cn会东美食栏目原创内容,已正式申请著作权保护。请广大读者尊重知识产权,切勿进行未经授权的采集、洗稿或另行发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联系本网站小编进行授权申请,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转载事宜。一旦发现任何侵权行为,本公司将坚决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