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披荆斩棘,75年沧桑巨变。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位于西南边陲的重镇西昌,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西昌人在这方土地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也亲身感受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故事,汇聚成西昌几十年的发展乐章。
“政务服务+供销” 为乡村振兴赋能
“现在我们用的生物农药,由合作社直接找到源头厂家统一采购,节约了成本,也就达到给农户降低成本的目的。”说这句话的人叫杨宗武,是安宁镇三百村供销合作社的农资经营和技术服务负责人。2023年1月,安宁镇三百村供销合作社揭牌运营,全村985户社员入股,拥有20多年葡萄种植经验的杨宗武成为合作社技术员,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农户解决葡萄种植中出现的困难。
“以前刚种葡萄的时候,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药,全都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现在合作社成立了,农户种植农作物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们,我们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杨宗武介绍。
据了解,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农资经营、技术服务、建立合作社超市、红白事餐厨用具租赁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物资、办成事,真正把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为了政务服务效能,打通了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也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
产业助推农村劳动力就业
“我们家种了差不多六亩青椒,因为有外地蔬菜商驻村收购,地里的青椒不愁销路。一亩田收入在三万多四万元,十月份开始摘,摘到第二年的五月份。”今年,对黄联关镇村民潘祥家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几年,靠着家里的大棚,潘祥家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而在黄联关镇,和潘祥家一样种植青椒的人家有不少,该镇的鹿马村,更是将青椒发展壮大成了一个重要产业。
黄联关镇鹿马村三组组长范良武介绍,鹿马村现有蔬菜大棚3000多亩,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8000万元左右,青椒成熟需要聘请劳动力,间接带动了周边乡镇村民就业。也因为产业的发展,鹿马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见证西昌越变越好
今年82岁的李年琼,是原西昌市政协副主席,退休以来,为响应国家全民健康的号召,每天上午都会在老县委内练一套太极拳。
精神矍铄的李年琼到现在还清楚记得,1973年她调动工作来到西昌时看到的情形。
“以前的西昌城,山高路不平,晚上灯不明。现在的西昌,街道宽阔道路平坦,鸟语花香,来旅游的人都拍手称赞。”李年琼满是自豪地说。
回望刚到西昌时看到的景象,再对比现在的生活,李年琼感慨万千。她说,现在政策好,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她一定要好好地活,多看看更好的中国。
惠民服务让老年生活更加幸福
在月城公交综合服务大厅内,今年70岁的安宁镇花庄村老人吴仲春在孙儿和老伴的陪伴下,办理了公交敬老卡。
“以后她到城里来逛街就更方便了。”吴仲珍的孙子赵衍星说。
公交敬老卡是西昌市实施多年的惠民政策之一,按照要求,70周岁及以上的西昌市户籍或持有西昌市居住证的老年人都可以带上相关证件前往公交公司办理敬老卡,持有敬老卡的老人每月可以免费乘坐50次公交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交公司已经办理敬老卡60076张。
据悉,西昌现已经有公交线路48条,专线3条,公交线路总里程860.90公里,线网覆盖北城、西城、东城、长安、新村、海南、马道7大片区及周边17个乡镇,实现公交车城区主街道通达率100%、乡镇通达率81%。
医保让困难老人看得起寻常病
“我妈都八十多岁了,手术一分钱没有花,真的很感动,谢谢医生!”
“她是白内障,平时连吃饭都看不到,现在她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谢谢政府这么好的政策,非常感谢!”
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礼州镇的朱文英扶着母亲张启芬,不断向医生表达感谢,几天前,老太太才在医院做了免费白内障手术,已经可以出院。
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张启芬参加了省民政厅“索玛花开”救助项目,手术医保报销比例在60%左右,剩余部分由民政厅兜底,医院还解决了患者住院期间的三餐生活开销,最大程度解决了患者的生活困难。
而另一位在等待手术的老人王维正还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医院。“ 现在政策好,国家好,医院好,以前病不起,现在有党和政府帮助,日子越来越好。”王维正说。
农村饮上干净水
今年83岁的张朝秀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西昌市裕隆回族乡人,经历过用水困难的年代,现在,她家里的自来水用起来方便又干净。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曾经,在西昌市的乡镇,打井吃水的农户随处可见,用水难题困扰着每个村民。
如今,饮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证了农户的饮水安全,让村民可以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一等功臣之家 一门六个党员
“那时候路、电、水什么都不通,买一点盐,要背一背篼洋芋,或者一背篼柴去卖,卖个一两块钱,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走山路,到西溪街上赶场,遇到下雨天脚下全是泥。”
说话的人叫罗子各,是安哈镇新营村人,他们家出了六名共产党员,其中二儿子还是国家一等功臣。
作为老家村里第一个女初中生,第一个入党的女党员。她对党和国家领导下彝族村寨的变化深有体会。
“现在困难户拿上低保了,娃儿读书国家也有各种政策支持了,村里公路、水、电也什么都通了,水泥路打到家门口,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
罗子各一家关系和睦,清正廉洁,一心向党,是村里的模范示范户,曾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而现在,这个家庭的成员,正在各自的领域为家、为国做着新的贡献。
七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沧海变桑田。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每一个西昌人将继续书写幸福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