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东蓝莓产业崛起之路

(一)产业起步与规划
会东县蓝莓产业起源于对现代农业的积极探索。2019 年,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会东县开始建设现代蓝莓园区。彼时,会东县充分认识到蓝莓产业的发展潜力,果断做出总规划种植面积达 1 万亩的决策。这一规划不仅展现了会东县的远见卓识,也为蓝莓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技助力发展
会东县蓝莓园区积极整合全球顶尖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现代化蓝莓产业。园区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如高标准大棚、自动分拣包装设备等,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在种植技术方面,引进无土栽培技术,为蓝莓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 40 余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种植技术创新和果期调控技术攻关。通过科技创新,会东县蓝莓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三)产业规模扩大
目前,会东县蓝莓园区已种植 5000 亩,是四川省内乃至国内最大的单体蓝莓基质种植基地。2024 年,预计产量可达 2200 吨,产值突破 1.2 亿元。到 2024 年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产量可达 8000 吨,年收入 8 亿元以上。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东县蓝莓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未来,会东县将继续加大对蓝莓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会东蓝莓产业的特色与优势

(一)多国技术融合
会东县蓝莓产业可谓集多国之力,缔造精品蓝莓。园区采用英国棚体设施,为蓝莓生长提供了坚固而适宜的环境;引进美国专利品种,确保蓝莓果实的优良品质;运用荷兰基质,这种基质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排水性能良好,能给蓝莓提供绝佳的生长条件。此外,还有以色列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控制蓝莓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及法国麦夫的分选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果粉损失,同时最大限度保持蓝莓果实品质及状态。这一系列多国技术的融合,使得会东县蓝莓在品质和产量上都具有显著优势。
(二)创新种植模式
会东县蓝莓园区采用基质栽培技术,蓝莓不是种在地里,而是种在一个个盆里。这种无土栽培方式,让蓝莓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基质中,为其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园区积极与 40 余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种植技术创新。例如,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果期调控技术攻关,这项技术试验落地后,能实现蓝莓 “错峰” 成熟,让国内市场在 10—12 月也能看到国产蓝莓的身影。此外,园区大力实施 “智汇乡村” 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激发园区发展动力活力。
(三)品质与价值提升
为提升蓝莓品质和附加值,会东县蓝莓园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自动分拣包装环节,引进法国麦夫的分选设备,每小时可自动化分拣包装蓝莓 3 吨,相当于 20 个工人 1 天的工作量。该设备利用高速相机、红外相机在瞬间为每一颗蓝莓拍照 46 张,对外部和内部的瑕疵、尺寸、软硬度、成熟度、糖度进行分选,如同给每颗蓝莓进行身份认证,提供溯源依据。同时,通过果期调控技术实现错峰成熟,提高了蓝莓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园区以 “标准种植 + 文化展示 + 休闲观光” 多功能配套,多业态融合,建成了蓝莓体验采摘园、蓝莓主题研学实践中心、蓝莓国际胶囊博物馆等景点,进一步提升了蓝莓的附加值。
三、会东蓝莓产业的带动作用

(一)促农联农增收
会东县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行 “龙头企业 + 村集体 + 合作社 + 职业农民” 的特色种植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在土地流转方面,截至 2022 年,园区流转土地 5000 余亩,支付土地流转费用约 600 万元,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园区务工也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2024 年上半年,园区提供劳务就业 10 万余人次,支出劳务费用约 1600 万元。此外,园区还积极开展蓝莓种植技术培训,截至今年 6 月,培训达 500 余人次,让农户掌握了专业的种植技术,为他们参与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方式,带动了当地水电移民、脱贫户、土地流转户等 625 户总计增收约 2100 万元,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
(二)推动农文旅融合
会东县以蓝莓产业为引领,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园区以 “标准种植 + 文化展示 + 休闲观光” 多功能配套,多业态融合,建成了蓝莓体验采摘园、蓝莓主题研学实践中心、蓝莓国际胶囊博物馆等景点,打造出了集种植、休闲采摘、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复合型旅游景区。当地以蓝莓采摘为主线,撬动姜州片区、大崇镇北片区、鲁吉镇北片区、溜姑乡盘龙村、溜姑乡金东村等 5 个精品民宿群落建设,培育打造多个精品民宿品牌,让农房变客房、资产变资金,村民们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例如,2024 年 5 月 10 日,位于会东县姜州镇的蓝莓现代农文旅融合示范园的蓝莓采摘园开园迎客,吸引不少游客走进田野,体验乡村休闲采摘游的乐趣,呈现出一幅人和景美的乡村美丽画卷。
(三)产业联动发展
会东县蓝莓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一方面,蓝莓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兴起,如运输、包装等行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会东县以蓝莓产业为 “引子”,推动了石榴产业园、粮油产业园区等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精品水果特色产业链条。同时,蓝莓产业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农业产业提供了借鉴,引领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未来,会东县将继续发挥蓝莓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四、会东蓝莓产业的未来展望

(一)标准化建设
会东县蓝莓产业将持续推进现代产业园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附属产业链条。在种植环节,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认证标准进行生产,加强对土壤、水质、肥料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蓝莓的品质和安全。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园区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从种植、采摘到分拣、包装、运输的全程自动化管理。例如,计划新建更多的全智能大棚,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建成集无土栽培、研发培训、分拣包装、冷链储运等全产业链为一体的高标准蓝莓产业示范园,为会东县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会东县蓝莓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会东县将积极申报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凉山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提升企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国有企业改革要求,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达成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创效、职工增收。争取通过 QS 和绿色食品认证,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 “晴山蓝” 品牌影响力。在品牌推广方面,将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会东蓝莓的独特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农产品展销会,拓展市场渠道,让会东蓝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拓展市场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会东县蓝莓产业将采取多种措施。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继续推进晴川商贸公司实体化运营,采用代卖、电商、零售等多种模式进行组合销售外,还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联合品牌,大量输入香港市场,并逐步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产品创新方面,将进一步开发蓝莓果汁、蓝莓果干、蓝莓果脯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蓝莓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预计到 2025 年,会东县蓝莓销售额将突破 1.2 亿元,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为会东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会东县蓝莓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和拓展市场等措施,会东县蓝莓产业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聚势赋能,走出一条具有会东特色的品牌强农之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