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东县先后投入资金约7亿元,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老城区雨污管网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能、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齐头并进,让垃圾“变现”、污水“变身”,护生态、保民生,在环境向好上做文章,放大生态优势、集聚生态财富、巩固生态屏障,拓宽“双碳”发展空间、拓展“两山”转换通道,进一步厚植“绿色引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本底。

生活垃圾处理实现闭环“全链条”
2020年6月23日,会东县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作为四川省节能环保重点项目,总投资3.67亿元,建设用地约102.62亩,配置一条 日处理垃圾600吨的垃圾焚烧处理线,年处理垃圾21.9万吨,将集中处理会东、会理、宁南3县(市)城乡生活垃圾,促进区域垃圾减量,焚烧产生的炉渣经高温无害化处理,性质稳定密实,可作为建材生产和路基添加材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今年3月28日,该项目已顺利完成首次发电并网,完全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2亿度,可向电网供电约8135.43万度,可供近6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节约标准煤5.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力量。
目前,会东县立足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以及已实施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项目,真正形成了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闭环“全链条”,提高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

雨污分流夯实城市“里子”
会东县老城区雨污管网强弱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于2021年4月25日正式动工,总投资1.6亿元,主要分为基于雨污分流的道路升级改造及河道整治、污水干管铺设工程,涉及老城区18条道路,改造总长度约8.7公里,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3.5公里,新建河道污水干管约10.02公里,旨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阶段性“成长痛”,不断向人口、承载能力要“空间”。现已建成污水干管9.6公里、雨污分流管网4.92公里。
建成后的雨污分流系统,将极大程度夯实会东城市“里子”,既保证污水高浓度进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也不断巩固完善城市排涝系统,让发展底子更厚实、发展潜力更强劲,切实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构筑城市本底。
在2018年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基础上,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区污水量,避免污水流入鲹鱼河进而影响金沙江流域下游生态环境。2020年8月,会东县投资4124万元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新增氧化沟、污泥回流泵房等设施,新建配套管网8.75公里,提质扩能,污水处理标准由一级B标提升为一级A标,日处理规模达到1.5万吨,进一步增强了县城生活污水净化能力,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随着正在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和即将启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城区的污水处理功能将更为完善细致,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栖居画面将会成为会东增靓添彩的生动写照。
毛细血管”畅通城乡污水处理“大循环”
今年3月,总投资1.19亿元的会东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动工,新改建9个乡镇污水处理站,配套建设污水管网长度共38.5公里,其中主管网23.15公里,支管网15.35公里,污水日处理总规模将达到3400吨。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能解决部分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将切实助推形成全县污水长效治理机制。
污水处理,前提是建好管网。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作为连通城乡治污大循环的“主动脉”,会东将结合污水收集管网众多“毛细血管”,精准输送、疏通堵点,筑牢城乡一体治污屏障,为乡村振兴增添生态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