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枝花这片“钒钛之都”,一道困扰多年的工业难题正迎来突破性进展。近日,该市首例采用碱胶凝固化技术处理钒钛尾矿的示范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迈出从“试验”到“实用”的关键一步。
“以废治废”成本大降,尾矿变身筑路材料
攀枝花旭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低碳胶凝材料,成为破解“固废围城”难题的核心利器。该技术利用钢渣、粉煤灰、钛石膏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制成新型胶凝材料,彻底告别传统水泥的高能耗、高污染。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新材料成本仅为普通水泥的35%-55%,且具备免烧结、低排放、高耐久等优势,还能有效固化重金属,实现“变废为宝”。
示范工程落地,现场数据曝光
在四川金沙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的场坪硬化项目中,这项技术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工程累计消纳尾矿6.3万立方米,使用胶结材660立方米,完成800平方米场坪铺设,资源化利用尾砂960吨。这一成功实践,使区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
“攀枝花方案”将成行业标准,全国推广在即
为推动技术规范应用,攀枝花市已将《钒钛尾矿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列入2024年制修订计划。目前标准草案已基本成熟,即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并积极筹备申报行业标准。
参与制定单位阵容强大,包括中铁建设、中国十九冶等多家央企,以及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广泛的产业共识。
应用前景广阔,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地形整治与生态修复
基础设施加固
道路与地面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旭泰科技引进了飞翼股份有限公司的膏体集成装备技术体系,将在攀枝花打造集高端装备制造、系统工程服务、技术运营托管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集群,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极。
从“环境负担”到“经济资源”的华丽转身
攀枝花的实践表明,工业固废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随着示范工程的推进和标准体系的完善,这项技术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攀枝花方案”。
这条“以废治废”的创新之路,不仅为攀枝花破解了固废处置难题,更为中国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