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凉山深处,冕宁县石龙镇海拔1800米的山梁上,成片刺梨树挂满金灿灿的果实。村民李仕英把刚摘下的刺梨果倒进背篓,笑得合不拢嘴:“我家套种了6亩新品种刺梨,今年预计能卖4万元。”
这一幕,正是凉山“十四五”期间以生态守护撬动民生增收的缩影。五年来,通过筑牢生态防线、激活绿色产业,凉山交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亮眼答卷。这片土地正朝着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持续迈进。
守牢生态底线
构建全方位防控网络
凉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拥有52.16%的森林覆盖率,生态禀赋得天独厚。然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并非易事。“十四五”期间,凉山全面实施森林草原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成效斐然。
“以前巡山靠脚力,现在有了监控、卫星帮忙,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在会理市六华镇六华村海拔3000米的瞭望哨,护林员李银高手持望远镜,仔细扫视着连绵山林,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
像他一样,会理市的453名巡山护林员以山林为伴,用坚守、忠诚、脚步和汗水,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五年来,凉山累计建成2089处“两点一哨”防控点位、7.3万口蓄水设施、4.48万公里防火通道,形成“路网水网”一体化防控格局。2374套林区监控设施、4套雷电监测设备与多颗卫星、140套火险因子监测系统联动,构筑起“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数据显示,全州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率、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同比大幅下降。2025年,通过实施5000余次防灭火演练、排查整治3486处隐患、划分1.14万个林区网格、2.2万名护林护草员全天候值守等举措,凉山首次实现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
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把‘防’字刻在心上,落实二十条措施和‘防’的工作清单,从根本上解决火源管控等问题。”
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管护(理)同步发力。五年来,凉山完成营造林231.303万亩,实施退耕还草2万亩、人工种草43万亩,巩固两轮退耕还林成果252.97万亩,兑付补助资金7.19亿元,惠及25.78万户脱贫户。2025年,全州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截至9月,已完成营造林31.2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8.53万亩,3632株古树名木实现常态化动态监测,“寻找身边古树”活动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在执法层面,州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开展整改“清零”专项行动。2024年森林督查发现的206个违法项目整改率达92.72%;2025年已立案查处林草案件627起,结案率100%;在红火蚁防控一线,西昌、德昌等5个疫区完成5.2万亩防治,有效遏制虫害扩散。
激活绿色动能
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林子绿了,钱袋子也鼓了!”在会东县的山林间,木香、紫丹参等中药材长势喜人,黑松露、金耳等珍稀菌类隐于林下,华山松球、紫玥核桃挂满枝头;雷波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7500余亩,其中林下种植竹笋5000余亩,灵芝、天麻等特色中药材505亩,茯苓2000亩;德昌县2024年仅板栗、核桃两项产值就达5.73亿元;盐源县116万亩核桃、82万亩花椒产业,分别带动6.4万、7.1万户农户增收,年产值合计17亿元。这些鲜活的数据,彰显着凉山发展林下经济的蓬勃活力。
“十四五”期间,凉山林草产业实现质效双升。累计发展特色林业产业1556万亩、林下中药材4.8万亩、森林蔬菜17万亩,花卉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盆花与鲜切花产量稳居全省首位。13个县(市)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林业政策性贷款项目,获银行授信60.07亿元、到位资金28.65亿元。19个州级以上现代林业产业园区、8个省级“天府森林粮库”产业基地落地见效。
2025年,凉山以“1+8+N”规划体系持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完成总体规划及8个专项规划编制,争取州级资金450万元。通过印发“天府森林粮库”管理办法,推进19.3万亩木本粮油提质增效,新造油茶4万亩,林产品采集量达8.17万吨。全年创建省级“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县1个、现代产业园区2个、现代产业基地8个,获省级奖补5600万元。
“既要让林子绿起来,更要让群众富起来,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州林业和草原局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4年,凉山编制现代林业产业招商指南,对接中应展翔、好医生集团等龙头企业,达成意向投资13亿元。实施9项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建设5个科技示范基地,培训400余名基层技术骨干,发布8项地方标准,611.61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林下经济、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
迈向“十五五”
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
未来五年,凉山将围绕“双线作战、两业并举、一核支撑”总思路,聚焦森林“四库”建设、林草安全、生态修复、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守底线方面,将深化“一指四线”防火机制,推广《二十条措施》和《工作清单》,确保“两个不发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兴产业方面,将全力推进凉山州林草产业发展投资集团及项目公司组建工作,重点投向林下经济、储备林、花卉、草种业等八大产业,建立凉山州林草产业发展“项目库”,积极谋划包装林业碳汇等一批优质林草重大项目,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在促改革方面,将健全林长巡林、部门协作、督查督办机制,不断丰富“林长+”模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4户重点国有林保护单位改革,鼓励引导多种经营途径盘活现有固定资产,不断提升企业“造血”功能,释放发展活力。
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30年,将实现全州森林粮库经营面积3183万亩,林粮产量281万吨,林业综合总产值497亿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突破3000亿元。
从守护青山到换来金山,从“十四五”的硕果累累到“十五五”的蓝图徐徐,凉山正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奋力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记者 江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