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林草局: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凉山州宁南县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宁南林草局在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领域开展了多项创新实践,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值得探讨。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难题始终是宁南林草工作的核心矛盾。当地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52.3%,但严格的生态红线制度限制了传统种养殖业发展空间。如何培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成为破解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困局的关键。林草局试点推广的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既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农户收入,这种生态产业化路径值得持续探索。

林业资源管护效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尽管建立了林长制责任体系,但管护面积大与专业人员少的矛盾突出。部分乡镇仍存在盗伐、森林火灾隐患等问题。宁南林草局引入的智能监测系统虽提升了管护效率,但后期维护成本和技术培训成为新挑战。如何构建人防+技防的立体管护网络,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制约着保护积极性。当前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偏低,与农户发展经济作物的收益差距明显。宁南试行的碳汇交易项目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但交易规模和市场稳定性仍需观察。建立动态调整的补偿标准,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是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

林业产业结构单一化影响可持续发展。传统松木、桉树等经济林占比过高,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地力衰退。宁南正在推进的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及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培育,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示范。但新品种推广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要求建立更完善的技术服务和风险保障体系。

面对这些挑战,宁南林草局需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探索更多两山转化路径。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管护水平,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保障民生,培育特色林业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