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个地方,才知道什么叫不一样的生活
上海有很多高楼。人一直都在走路。马路边都是汽车。晚上看不到黑,白天也不怎么见到蓝天。手机总是在响。
有一天我去了四川西边的地方。到那边,手机信号不是很好。路没有上海多。人不赶路,慢慢在街上。风吹过来有点冷,空气没什么味道。
在那里吃的东西和上海很不一样。肉是大块的。羊肉和猪肉一起煮。放在桌子上很大一盆,一点香料,好像很原始,没有装饰。切下去,能看到肉里面的汁。
苦荞做的茶水有点苦,喝下去喉咙不干。没有什么包装,是白瓷瓶子,茶里面漂着细碎的叶子。桌上还放着几个玉米饼。手抓着直接吃,玉米的香味很明显。
每天看到有开小吃摊的人。摊子边上凳子很矮。吃的时候看到身边有草地。有的时候旁边有人唱歌。到晚上,摊子没了,草地里很安静。
凉山有自己的气味。每年6月这里气温17度。上海这个时候是29度。气温差别很大。空气没有霉味也没有烟味。有树叶的味道,风有点清凉。
当地有一个节日,大家都点火。人围在火边,唱民族歌。衣服很多颜色,有红有黄。孩子们会跳舞,也有老人。歌声很大,没有音乐伴奏。围观的人很多。有人拍照,有人把孩子举起来。
房子大多是木头做的。屋顶是黑色,墙面是灰色。院子有鸡。栏杆上绳子挂着一些东西。门口没有锁。厨房靠近大堂,灶台很高。水缸在屋外。
这个地方的人说的是彝语。说了一会会换成普通话。一句话说不明白就用动作。说到衣服用手拍胸口,说到吃饭就拍桌子。没有人笑,没有开玩笑。
年轻人穿牛仔外套,脚踩运动鞋。有的人手机壳写的字是汉字。有的人戴着耳机。有的女生扎马尾,化淡妆。碰到节日,换民族服装。节日一完,又变回普通衣服。
大街上没有上海那样的高楼。公路边是一排红色和黄色的旗子。树是针叶树,很多棵。街上的出租车黄色,每个车窗都贴着广告纸。
当地很多菜一起吃。酸菜鱼,血肠,玉米饭。味道偏咸,油很多。餐馆不大,大部分是木桌。坐满了就有人站着等。没有纸巾,碗筷要自己去拿。
这里平均海拔1900米。上海是4米。空气压力明显不一样。走路快了会喘气。晚上风大,天上能看到满天星。城市没有这么多星星,黑夜很安静。
每次吃饭都很热闹。人围坐一起,大家不停夹菜。饭前不讲话,吃完马上离开。不喜欢喝酒的人会喝点茶。桌上有辣椒酱,蘸着吃什么都有辣味。
早上市场很早开门。太阳还没出来菜已经卖光。卖菜的大都是中年女人。嘴巴里一直讲价。有人买鸡蛋,有人买小葱。卖鱼的摊位只有简易铁盆。
公园里有人下棋。桌子已经有很多划痕。老人慢慢走,不追赶时间。小孩拿着玉米饼围着玩。有的人看鸭子下水,也有人坐在石头上闭眼睛。
公交车半小时一趟。司机不按点等。人多了才开。没有人问时间。不赶着上车。下车要看天气,有雨就少走路。
这里的学校外面有钢铁大门。门口站两个保安。学生穿校服,背书包。骑车来的多,家长骑摩托送。有的学生去饭店吃午饭,有的带包子。
周末比工作日热闹。路边开始有水果摊。西瓜、苹果、李子摆得很密。小孩不买看,看完自己跑回家。没人催也没人说话大声。
西昌城区有一个湖,叫邛海。水面平,没有大浪。有渔船停着不用,湖边是石头地。有的人溜狗,有的小孩踩单车。没人游泳,不让下水。
平均家庭人口有6个。多的有10个。老人和小孩都住一起。吃饭也是一起吃。房子没有门铃。进屋先喊名字。没有人关心陌生人来了干什么。
超市不是很多。日用品都在街口买。最多的是洗发水和牙膏。零食很少,薯片、糖有一点。有的女孩子买指甲油。很多人不刷卡,只用现金。
汽车很少堵在一起。有红灯车也会让人先走。有人逆行,没人骂。下雨天路上会打滑。老人用木拐杖走得慢。
医院不是很大。药店在医院对面。医生穿白色的衣服。看病的人不多,有的人自己去买药。医生用普通话和人讲话,慢慢说。
这里工作的人多是做种植。田地不远,走路能到。蔬菜、水果、烟叶为主。有的家庭自己有鸡棚。鸡蛋不卖,自己家吃。
中午街上很安静。店铺关门,路上没人。要到下午才有人在街边等公交。阳光没有上海晒。走一会就觉得凉快。
这里手机信号不强。通话有时候断。有人用2部手机。电话多了也是找不到人。没有很多网络商店。快递到了要自己去取。
老年人不会用微信。有人用老年机。家里没有WIFI。有亲戚来了就一起吃饭。说话不发语音,只说直接的话。
人口总数在480万人左右
有的人毕业后去了外地。也有人在这里结婚生子。带小孩的多是妈妈。男人出去打工,回来挖地。
雨季从5月一直到8月。每天晚上都要下雨。白天放晴。雨水多了庄稼长得快。夏天的草地全是绿色,到了九月变黄。
垃圾不分类。有人专门收垃圾。街头有几个垃圾箱。医院垃圾单独放在小屋里。没人戴防护。
整个地方就是这样,没有更多花样。没有很多讲究,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