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东马铃薯示范片测产成果显著:新技术增产增效,获专家力推

8月15日,凉山州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协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对三方实施的“大春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片”开展田间现场测产工作,旨在科学评估该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

测产过程中,专家组在示范片内随机选取农户田块,采取全田实收方式,并按1.5%比例扣除杂质后折合亩产。最终,川凉芋17实收面积1.33亩,实收鲜薯5103.5公斤,大中薯率达92.3%,折合亩产3779.7公斤;另一农户同期种植的同品种马铃薯,实收面积1.5亩,实收鲜薯3928.9公斤,折合亩产2580.0公斤,大中薯率83.0%。数据对比表明,示范片较对照田块增产46.5%,大中薯率提升9.3个百分点,增产增效成果显著。

凉山州会东马铃薯示范片测产成果显著:新技术增产增效,获专家力推插图

“以前种洋芋全靠经验,病害一来就慌神,施肥浇水也没有标准。现在按照专家的技术指导,病害少了,产量也提高了。”看着测产结果,新街镇马龙村5组村民付万权感慨地说。

据了解,此次示范片布局于会东县淌塘镇淌塘村、新街镇马龙村,总面积30亩,示范品种为川凉芋17,种薯级别为一级种,该示范片核心采用“抗病脱毒优良品种药剂拌种+双行垄作+黑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早期预警精准用药”的集成技术体系。该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通过早期预警精准用药,能够及时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凉山州会东马铃薯示范片测产成果显著:新技术增产增效,获专家力推插图1

据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夏江文介绍:“通过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结合气象数据及时监测晚疫病的发生,提前预警、适时发布防控信息,精准施药,把晚疫病发病率从常规种植的50%以上,压低到5%以内 ,从测产结果来看,我们马铃薯的大中薯率达到88%以上,高于全县上年平均产量66.88%,这个品种和配套的栽种技术是很具有推广的意义的。”

专家组综合评估后认为,该技术模式立足会东自然气候条件,通过晚疫病监测预警实现了病害精准防控,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达成了养分精准供给,有效提升了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其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在保障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用突出,一致建议在适宜区域加快推广应用,以发挥更大的农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记者 雷国香

编辑 饶芮 审核 赵海华 胡方晓 杨海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