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滇明珠网获悉会理石榴种植户普遍面临产量不稳定、果实品质参差等问题。作为中国石榴之乡,会理石榴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攻克这些技术难关。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会理石榴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要点。
科学选址建园是会理石榴种植的首要环节。石榴喜光怕涝,宜选择向阳坡地或台地,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佳,pH值控制在6.5-7.5之间。建园前需深翻土壤60厘米以上,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5吨作基肥。特别要注意排水系统建设,开挖深度80厘米的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烂根。
品种选择与苗木处理直接影响后期产量。会理地区主推会理青皮软籽“会理红皮等优良品种。选购时应选择茎粗1厘米以上、根系发达的无病壮苗。栽植前用多菌灵浸泡根系消毒,剪除过长主根以促发新根。最佳定植时间为2-3月,株行距建议3×4米,每亩栽植55株左右。
水肥一体化管理是保证高产的关键。幼树期采用薄肥勤施原则,每年追肥4-5次;盛果期注重氮磷钾配比,萌芽期增施氮肥,花期补磷,膨果期补钾。会理地区干旱少雨,可采用滴灌系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特别要注意花期控水,避免落花落果。
整形修剪技术决定树体结构和光照条件。会理石榴多采用自然开心形整形,主干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保留3-4个主枝。夏季及时抹除徒长枝,冬季修剪以疏除过密枝、病虫枝为主,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对5年生以上老枝应及时更新,培养新的结果母枝。
病虫害绿色防控需要综合施策。会理石榴常见病害有干腐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桃蛀螟、蚜虫等。推行农业防治为基础,采用诱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桃蛀螟危害,提高商品果率。
适时采收与采后处理关乎经济效益。会理石榴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熟,当果皮由绿转黄、籽粒饱满呈鲜红色时采收。采后需在阴凉处预冷24小时,剔除病果、伤果后分级包装。贮藏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可保鲜2-3个月。
会理石榴要实现优质高产,必须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建园选址到采收贮运,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管理。随着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会理石榴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