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会东县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然而,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如何提升林产品附加值、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问题仍需深入思考。
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路径
会东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高附加值作物。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林特产品种植,既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又拓宽了增收渠道。同时,当地引入生态旅游项目,打造森林康养基地,进一步释放绿色经济潜力。这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为山区县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举措
针对林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会东县推动产业链延伸,建设标准化加工厂,提升松茸、核桃等特色林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此外,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林产品走出大山。为保障群众长期受益,当地还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将公益林管护与农户分红挂钩,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技赋能提升林业效益
会东县积极引入科技力量,推广良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品质。通过无人机巡护、智能监测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森林资源精准管理。科技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管护成本,还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绿色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会东县的实践表明,森林既是生态屏障,也是致富源泉。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机制,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未来,持续完善产业链、强化品牌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是推动“绿色银行”行稳致远的关键。这片生机盎然的森林,正为会东群众铺就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