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智慧农业引领蚕桑产业现代化转型

8月5日,会东网新闻资讯获悉,会东县正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在蚕桑产业中的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这一战略举措在提升产业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推广、人才储备、产业链协同等多重挑战。

传统产业遭遇发展瓶颈
会东县作为传统蚕桑产区,长期面临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蚕农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技术传承断层,桑园管理粗放化趋势明显。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智慧技术重塑生产模式
通过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会东县建立起桑园环境智能调控网络,实时采集温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智能养蚕车间采用自动化喂桑装置和环境控制系统,将传统30天的养殖周期缩短至25天,单产提升20%以上。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应用,更让会东蚕丝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市场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转型过程中的现实挑战
智慧农业设备的高投入成本制约了中小农户的参与积极性,部分蚕农对新技术存在适应性障碍。县域数字基础设施覆盖不均衡,偏远山区网络延迟影响设备运行效率。更关键的是,既懂农业技术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达60%,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打通最后一公里。

构建协同发展新生态
会东县正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共建共享模式,由龙头企业承担前期投入,农户以桑园入股获得分红。县职业中学开设智慧农业专班,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定向培训。政府配套出台设备补贴政策,在7个重点乡镇建设5G智慧桑园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的深远意义
这场由智慧农业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会东蚕桑的价值链。从生产端的降本增效,到流通端的品牌增值,再到消费端的品质保障,全链条数字化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未来随着AI选茧、机器人缫丝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会东有望建成西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蚕桑产业集群。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产业经济效益,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