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会东县创新推出的微田园治理模式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将闲置土地转化为社区共享菜园的实践,不仅美化了城乡环境,更成为基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样本。在推进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居民参与度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闲置资源活化展现治理智慧
会东县通过盘活城乡接合部的零散地块,将昔日杂草丛生的边角地改造成规整的微田园。这种见缝插绿的做法既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又为居民提供了农耕体验空间。在实施过程中,基层干部挨家挨户收集意见,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设计租赁方案,展现出一针一线的细致作风。这种资源活化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共建共治破解管理难题
面对菜园分配、作物管护等现实问题,会东探索出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共治机制。通过成立田园管委会,制定《微田园公约》,建立积分奖励制度,有效化解了可能出现的抢种纠纷。特别是引入农技专家定期指导,既提升了种植效益,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这种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的做法,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精准施策。
文化赋能激活内生动力
会东微田园不仅是生产空间,更成为传承农耕文化的新载体。通过举办丰收节、种植比赛等活动,让年轻一代重拾对土地的情感。部分社区还将菜园收益用于帮扶困难群体,形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这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收获,正是精细化治理追求的深层价值。
从环境整治到社区营造,从资源盘活到文化传承,会东微田园实践印证了治理之道,莫先于绣花的深刻道理。这种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场景的治理创新,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培育了现代社区文明,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未来需要进一步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让微田园持续焕发生机活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