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东区作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其地理位置与幅员面积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代活力。作为攀枝花从“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边陲小镇发展为“百里钢城”的核心区域,东区的地理坐标与空间规模不仅是城市规划的基石,更是区域经济、文化、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
地理位置:金沙江畔的立体城市
东区位于攀枝花市金沙江东段两岸的山坡台地,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6°32′—26°39′、东经101°39′—101°49′之间。其辖区东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下行850米处,西至云盘山顶、凉风坳,分别与仁和区、西区接壤;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麓、老岩山,与仁和区、盐边县分界。这一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江畔”的立体城市格局。金沙江穿城而过,不仅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更塑造了东区“依山傍水”的独特风貌。
幅员面积:167平方公里的多元空间
根据最新官方数据,东区幅员面积稳定在167平方公里,这一规模在攀枝花市三区两县中位居前列。辖区内包含1个镇(银江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炳草岗、弄弄坪、大渡口、瓜子坪、东华),共下辖40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从空间分布看,东区以金沙江为轴线,形成了“一江两岸”的发展格局:江北片区以炳草岗、瓜子坪街道为核心,集中了市级行政中心、商业综合体和历史文化街区;江南片区则以银江镇和大渡口街道为依托,布局了现代农业园区、工业遗址公园和生态居住区。这种“南北联动、产城融合”的空间结构,使东区在有限面积内实现了功能的最大化。
地理特征与城市发展
东区的立体气候和丰富地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优势。作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20.3℃,适宜人类居住和产业布局。同时,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钒钛磁铁矿储量占全国的13%,为攀枝花“钒钛之都”的定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东区通过“三线大道”“攀枝花大道”等主干道建设,将分散的地理单元连接成有机整体,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城市中心的辐射能力。
从“七户人家一棵树”到“百里钢城”,攀枝花东区用167平方公里的土地书写了城市发展的传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科学的空间规划,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孕育着未来可能。作为攀枝花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东区正以开放的姿态,在金沙江畔续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