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红色家底”:会东县多举措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凝结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信仰的力量。近日,记者深入铁柳镇、乌东德镇走访发现,我县现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类型多元,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蕴含着推动时代发展的精神动能。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红色家底”,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课题。

守护“红色家底”:会东县多举措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插图

在铁柳镇可河村渡口左岸的船房梁子山,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红军渡碉楼静静矗立,斑驳的墙垣间仍能触摸到当年红军强渡金沙江的烽火印记;而在乌东德镇洪门渡村,洪门渡渡口作为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三军团十三团与九军团长征时先后渡江的重要节点,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依然诉说着“巧渡金沙江”的传奇故事。这两处遗址,仅是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缩影——它们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红色地标”,更是革命精神的具象化载体,在时光流转中愈发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思想伟力。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通过完善基础保护设施、建立专项管理机制,切实筑牢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网”。同时,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的理念,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让静态的历史遗迹转化为动态的精神滋养,确保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旺盛生命力。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县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助理讲师蔡芷菱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带领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这些奋斗历程深度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与社会价值——它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是激发爱国热情的强大动力,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守护“红色家底”:会东县多举措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插图1

当前时代背景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历史的证明,又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对激发爱国热情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播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当代价值,因此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面向未来,我县将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一方面,扩大红色资源寻访覆盖面,系统梳理县域内革命遗址、文物文献等,优化保护开发规划布局,精准挖掘更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文化保护,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保护格局。同时,依托红色遗址打造特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开来”,让革命精神在代代守护中薪火相传,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复兴伟力贡献地方力量。

记者 王雨芃

编辑 孔维琴 审核 赵海华 胡方晓 杨海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