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骄阳下,水稻种植与烟苗培育轮换接茬如同一把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让同一块地生出“两份产业”、带来双份收获,农民增收的喜悦和增产的信心在这片沃土上交相辉映。

近日,雨后的河风裹着晨露掠过田垄,记者刚走进新街镇河边村二组,便看见10余位农户正在种植水稻。
“4月底烟苗装车运走后,我们用闲置的漂浮盘育水稻苗,水稻苗育成后,紧接着就整地、灌水,这个月水稻就马不停蹄地种下了!这样的种植模式真的好,收入有保障,越干越有劲头!”水稻种植户龙益国指着绿油油的水稻田说。
采访过程中,会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新街烟叶收购站站长郭文杉介绍,这块占地45亩的水田是烟叶育苗基地。烟苗移栽后又用闲置漂浮盘培育水稻苗,水稻可以移栽后,又改造成水田。这块土地冬天育烟苗、春夏种水稻,地不仅没瘦反而更肥了,种出来的大米特别香!

这“一地生双金”的协奏曲,是乡镇精心编排的乡村振兴主旋律。新街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跃强说:“2024年,新街镇共推广粮烟轮作面积6000余亩,总产值较单作模式翻了一番。规模化轮作又盘活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村集体增收、农户钱包鼓了、撂荒地也‘活’了,更关键的是土壤越来越健康,为子孙后代守住了饭碗田。”下一步,新街镇将巩固扩大轮作规模,探索烟稻深加工链延伸,让这片土地上的“金银”链条更加坚固闪亮。
记者了解到,“烟苗+制种稻”轮作土地亩产值7000余元,比单作翻番有余。农忙时需要雇85人(次)到田里劳作,劳务支出1.1万余元!
就在前两个月还布满塑料育苗棚的地块上,如今万千稻秧正挺直腰杆,承接夏日的蓬勃。这片承载着双重期盼的土地——一个“金色起点”已然出发进入大田生长,而这片土地也毫无间隙地承接起一片“翠绿当下”,为即将在冬天孕育的、来年崭新的“黄金叶”故事,默默积蓄着沃土的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