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丰”景。每年4至5月,会东县各地的小麦陆续成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收割季。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丰收的希望。

近日,姜州镇大屯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所到之处,小麦被迅速收割、脱粒,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入储存仓,而麦秆则被整齐地粉碎还田。

姜州镇大屯村五组村民张子文家今年种了两亩小麦。他说:“以前人工收小麦要五六天,现在用机器收,很快就收完了,又省力又省时。麦子收了后准备再种烟叶和玉米,把土地一直利用起来。”

在铁柳镇铁柳村,成熟的小麦颗粒饱满,金黄一片,每当微风轻拂过麦田,便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农户们依然坚守着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手持锋利的镰刀,熟练地割倒小麦。
铁柳镇移民村三组村民李邦会说:“我家种了两三亩小麦,收了之后,自己吃一些,再卖一些,小麦收了就要种烟叶,农村人不能让土地闲置,不同的季节都要种些东西,让土地一直都有产出。”

小麦是我县的传统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县统筹协调,多点发力,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小麦生产相关工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在推广种植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大力普及科技化种植,确保良种良法配套,特别是在收割这一关键环节,加强机收减损等技术指导,着力抓实粮食稳产丰产,有效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压紧压实粮食生产任务,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田稳产增粮,并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耕地“硬基础”。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立足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大力推广高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复合轮种,实现土地和资源的双重高效利用,激发农业科技“软实力”。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德方表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落实粮食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农田,科学规划“一地双收”的作物组合,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科技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全力夺取粮食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