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普格县扶贫局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方向。
产业扶贫与市场对接的困境
普格县依托特色农业开展产业扶贫,但部分农产品面临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低的难题。当地花椒、核桃等特色作物虽形成规模种植,却因缺乏深加工产业链,难以实现品牌溢价。扶贫局需进一步引导企业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打通电商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基础设施短板制约发展
尽管全县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但部分偏远自然村仍存在饮水安全、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雨季,山区道路损毁严重影响农产品运输。乡村振兴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提升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
人才流失与本土培育的矛盾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乡村发展后继乏人。虽然扶贫局开展技能培训项目,但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建议建立订单式培训机制,联合职业院校开设民宿管理、电商运营等实用课程,同时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人才回流。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普格县面临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重压力。扶贫局正在探索生态+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打造高山杜鹃花节、彝家火把节等文旅IP,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但需注意控制旅游开发强度,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民族文化原真性。
普格县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未来应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构建多元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扶贫局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彝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