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凉山州普格县团结村的乡间小路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凉山州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但在华丽蜕变的背后,仍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性是团结村面临的首要挑战。村里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普格县特有的高山生态环境为种植优质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避免农产品滞销风险,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确保村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
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发展的平衡同样引人深思。团结村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彝族传统建筑风貌,但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避免民族文化被商业化稀释,保持其原真性,需要更多智慧。普格县作为彝族聚居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既是旅游资源,更是需要守护的精神家园。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凉山州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真正均等化,还需要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团结村发展的另一关键。普格县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守住生态红线。村里推行的生态农业和环保旅游项目是不错的尝试,但长期监管机制的建立同样重要。
团结村的蜕变展现了凉山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普格县的这个示范村证明,只要找准方向、因地制宜,贫困山区同样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未来,如何在保持发展势头的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将考验当地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决心。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