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普格县刘若成: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普格县的扶贫干部刘若成用行动诠释了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位长期扎根贫困山区的扶贫干部,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却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扶贫路上的重重挑战

普格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这为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刘若成初到当地时,发现村民思想观念保守,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他意识到,扶贫首先要扶志,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是当务之急。此外,当地产业基础薄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摆在刘若成面前的一道难题。

因地制宜的脱贫方案

面对这些困难,刘若成没有退缩。他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方案。针对当地气候特点,他引导村民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业;针对交通不便的问题,他积极争取资金修建村道;针对村民技能不足的现状,他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扶贫成效与示范效应

在刘若成的带领下,普格县多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他帮扶的贫困户中,有的通过发展养殖业年收入翻番,有的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刘若成的工作方法在凉山州扶贫系统中被作为典型案例推广,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基层干部投身扶贫事业。

新时代的扶贫思考

刘若成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工作不仅需要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更需要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干部。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刘若成的经验为新时代农村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