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冕宁县吴定友: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冕宁县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其中基层干部吴定友的事迹尤为突出。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吴定友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在深度贫困地区找到脱贫突破口。冕宁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他深入走访每一户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发现产业发展滞后和教育资源不足是制约当地脱贫的两大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吴定友带领团队制定了产业+教育的双轮驱动扶贫策略。

在产业扶贫方面,吴定友因地制宜地推动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他组织专家考察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最终确定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和生态养殖业。通过建立合作社模式,他帮助贫困户获得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使农产品走出大山,实现稳定增收。同时,他还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开辟线上销售渠道。

教育扶贫是吴定友工作的另一个重点。他深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从教育抓起。在他的推动下,当地新建了多所村级小学,改善了教学条件。他还建立了一对一助学机制,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吴老师。

吴定友的扶贫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初期,部分群众对扶贫政策不理解,存在等靠要思想。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气馁,而是通过耐心讲解政策、树立脱贫典型等方式,逐步转变群众观念。他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扶贫夜校,利用晚上时间组织村民学习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吴定友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冕宁县多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更重要的是,他帮助当地建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吴定友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像他这样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的干部。他的事迹也启示我们,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施策,重在激发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