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的美姑县,一位名叫阿依妞妞的彝族姑娘正用她独特的方式守护着本民族的文化根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的故事折射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文化坚守
阿依妞妞自幼跟随祖母学习彝族刺绣技艺,那些用五彩丝线勾勒出的日月星辰图案,承载着彝族支系诺苏人千年的宇宙观。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掌握传统刺绣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美姑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导致文化传播受限,许多珍贵技艺面临失传风险。阿依妞妞通过建立合作社,将彝族刺绣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既保留了纹样中的图腾崇拜元素,又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语言传承的当代困境
在教授刺绣技艺时,阿依妞妞坚持用彝语讲解图案背后的神话传说。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却遭遇现实难题:当地青少年彝语水平普遍退化,非遗传承失去语言载体。为此她在抖音开设双语账号,用汉语解说配合彝语吟唱,这种创新传播方式单条视频最高获赞超50万,成功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彝族文化。
文旅融合带来的发展契机
美姑县作为中国彝族毕摩文化之乡,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阿依妞妞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在火把节期间组织非遗展演,带领绣娘们将传统查尔瓦(羊毛披毡)制作过程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这种活态传承模式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让游客深度感知彝族文化魅力。但基础设施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仍制约着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阿依妞妞的故事启示我们: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需要更多这样的摆渡人,她们在传统与现代间搭建桥梁,让古老智慧得以延续。当绣针穿梭于经纬之间,不仅是在编织图案,更是在缝合时代断层,让璀璨的彝族文明继续闪耀在横断山脉的褶皱里。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