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人民法干部工作纪实:司法为民的基层实践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这片热土上,基层法院干部用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深度,用行动诠释公平正义的温度。喜德县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不仅展现了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动图景,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与困境

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山高路远的地理环境给司法服务带来不小挑战。法院干部翻山越岭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这种马背上的法庭模式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诉讼难问题。然而,基层司法资源有限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族地区特色司法实践的创新

针对彝族聚居区的特点,喜德县法院探索出双语审判+德古调解的特色模式。既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又发挥彝族传统调解人的作用,实现国家法律与民族习惯法的有机融合。这种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但在法律适用统一性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

从立案登记制改革到执行攻坚,喜德县法院干部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他们深入村寨普法宣传,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然而,基层法官工作压力大、职业保障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可能影响司法队伍的稳定性。

喜德县人民法院的实践表明,基层司法工作既要坚持法治原则,又要贴近群众需求;既要创新工作方法,又要夯实基础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法院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保障群众权益,仍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