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李秋岚: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事迹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的崇山峻岭间,扶贫干部李秋岚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温度。作为基层扶贫工作的践行者,她面临着诸多挑战,却也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

交通不便与信息闭塞是李秋岚开展工作的首要难题。喜德县地处偏远山区,许多村寨道路崎岖难行。李秋岚常常需要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贫困户家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更增加了工作难度。但她坚持用脚板补短板,通过建立村级联络员制度,搭建起扶贫信息传递的桥梁。

文化差异与观念转变是另一个棘手问题。当地彝族群众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与现代化扶贫措施存在一定冲突。李秋岚创新工作方法,组织火塘夜话,在彝族同胞最熟悉的火塘边讲解扶贫政策,用彝汉双语宣传产业扶持措施,逐步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考验着扶贫工作的深度。李秋岚深知输血不如造血的道理,带领团队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和生态养殖。她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建立合作社对接市场,确保扶贫产业真正落地生根。如今,喜德县的特色农产品已走出大山,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来源。

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是李秋岚始终关注的焦点。她建立一户一档帮扶台账,动态跟踪贫困户情况。针对因病致贫家庭落实医疗救助,对因学致贫家庭实施教育帮扶,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喜德县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李秋岚用执着与智慧诠释着基层扶贫干部的责任担当。她常说:扶贫不是数字游戏,而是要让每个家庭都看到希望。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让扶贫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