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控辍保学政策解读: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凉山州盐源县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控辍保学工作一直是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地理环境制约教育普及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山高谷深的地理特征导致部分偏远村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彝族家庭子女上学路途遥远,安全隐患成为低龄儿童辍学的主要诱因。雨季塌方、冬季冰雪等自然灾害时常阻断乡村教学点的正常教学秩序。

传统观念影响就学意愿

部分少数民族家庭仍存在读书无用的传统观念,认为初中毕业就应外出务工补贴家用。早婚早育习俗导致一些适龄女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前就离开校园。这种代际传递的教育认知偏差需要长期的文化引导才能改变。

师资力量分布不均

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音体美等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双语教学人才匮乏直接影响彝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周转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优秀青年教师长期扎根偏远教学点。

动态监测机制待完善

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跟踪存在盲区,跨县就学儿童信息共享不及时。个别学校为应付检查存在学籍空挂现象,未能真实反映辍学动态。精准识别需要教育、公安、扶贫等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

针对这些问题,盐源县正在探索集中办学+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模式,在乡镇中心校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同时组建流动教学队定期巡回到村。建立一生一档电子学籍系统,实行辍学预警红黄牌管理。下一步还需加强职业教育衔接,让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掌握实用技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控辍保学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涉及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