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盐源县基层干部陈忠学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作为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他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却始终坚守初心,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之路。
交通不便是陈忠学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难题。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这给扶贫项目的落地带来了巨大阻力。陈忠学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村道硬化工程,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特色农产品终于能够走出大山,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产业培育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陈忠学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深入调研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提供技术培训,他帮助村民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然而,市场对接不畅、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产业发展,这需要更多创新思维和持续投入。
思想观念转变是扶贫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主动脱贫意识。陈忠学通过入户走访、典型示范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深知,只有让贫困群众真正树立起脱贫信心,扶贫工作才能取得长效成果。
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资源分配公平性也面临考验。陈忠学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他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赢得了广泛信任。
陈忠学的扶贫故事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坚韧与智慧。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观念陈旧等多重挑战,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迈向小康。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这样的基层干部精神更显珍贵。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