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马小宁: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基层干部马小宁的名字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相连。作为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他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成就,同时也引发我们对扶贫工作可持续性的思考。

马小宁扎根盐源县多年,面对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等现实困难,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方案。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马小宁推动修建通村公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为农产品外销打通渠道。他深知,单纯的物质帮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激发内生动力。

在产业扶贫方面,马小宁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盐源县独特的高原气候适宜苹果种植,他组织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如今,盐源苹果已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带动众多贫困户增收脱贫。然而,农产品市场波动大、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是马小宁和同事们持续思考的课题。

教育扶贫是马小宁工作的另一重点。他走访发现,许多家庭因贫失学的情况严重。通过建立助学基金、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显著提高。但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等深层次问题仍需长期投入解决。

马小宁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因地制宜的智慧。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如何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盐源县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