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凉山州盐源县:脱贫攻坚路上的实干家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涌现出一批批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扶贫干部,杨鹏便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作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实干家,他的故事折射出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成就,也引发我们对扶贫工作可持续性的思考。

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挑战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程度深、范围广。杨鹏深入走访每一户贫困户,精准识别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他带领团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这种精细化工作方式有效避免了扶贫资源的浪费,但也面临着基层人力不足、数据更新滞后等现实困难。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杨鹏深知输血不如造血的重要性。他因地制宜推动当地苹果、花椒等特色产业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然而,产业扶贫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大、农民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仍是摆在杨鹏面前的重大课题。

扶志与扶智的双重考验

在盐源县扶贫工作中,杨鹏特别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他组织技能培训,改变等靠要思想;推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但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缓慢,技能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凸显了精神扶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基础设施建设的攻坚克难

杨鹏带领干部群众全力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他常常翻山越岭实地勘察,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但高海拔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高、维护难度大,给后续管理带来持续挑战。

杨鹏在盐源县的扶贫实践,展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需要更多像杨鹏这样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