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董明光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扶贫精神。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干部,他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和艰巨的扶贫任务。
扶贫工作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基础设施薄弱。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董明光带领团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乡村道路硬化工程,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然而,资金短缺、施工条件恶劣等问题时常困扰着项目进展,需要基层干部具备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产业扶贫中的市场对接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董明光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农业难以实现脱贫目标。他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但面临产品销路不畅、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困境。为此,他主动联系电商平台,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但这一过程需要持续的市场调研和风险把控。
教育扶贫中的观念转变也是重大挑战。当地部分群众对教育重视不足,适龄儿童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董明光走村入户,耐心做思想工作,同时协调教育部门完善助学政策。这种改变传统观念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见效缓慢但影响深远。
健康扶贫同样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执行力。盐源县医疗资源匮乏,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高。董明光推动建立健康档案,组织义诊活动,但医疗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仍需系统性解决。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董明光展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他克服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精准扶贫的理念。然而,扶贫工作远未结束,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实现乡村振兴,仍然是摆在像董明光这样的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