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陈琢: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事迹

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扶贫干部陈琢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作为基层扶贫干部,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山区找到脱贫突破口。

交通不便是盐源县脱贫路上的首要障碍。陈琢到任后发现,许多村寨与外界仅靠崎岖山路相连,雨季时常发生塌方阻断交通。他带领村民修建了30多公里村道,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但道路维护成本高、资金短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当地发展。

产业单一是制约盐源发展的另一瓶颈。当地村民长期依赖传统种植业,收入来源有限。陈琢走访调研后,因地制宜推动发展花椒、核桃等特色种植业,并引入电商平台拓宽销路。然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升级。

教育落后是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因素。陈琢发现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他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助学基金,同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仍需持续解决。

思想观念滞后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新技术、新方法持观望态度。陈琢通过示范户带动、技术培训等方式,逐步转变村民观念。这一过程需要极大耐心和时间投入。

在扶贫工作中,陈琢几乎走遍了盐源县的每一个村寨。他常说:扶贫不是简单的数字达标,而是要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如今,盐源县已实现整体脱贫,但陈琢依然坚守岗位,致力于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这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是精神上的引领。在盐源这片土地上,陈琢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的足迹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