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营现状及环保措施解析

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垃圾填埋场承担着县域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职能,但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面临多重环保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如何平衡垃圾处理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填埋场选址与地质条件矛盾是首要难题。盐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地质结构复杂,部分填埋场选址受限于县域地形条件,存在地下水污染风险。当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可能导致渗滤液下渗,这对防渗系统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目前部分填埋区采用的HDPE膜防渗层需要定期检测维护,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影响防护效果。

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雨季来临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激增,现有处理设施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检测数据显示,个别时段排放水质中COD、氨氮等指标存在波动,反映出处理工艺有待优化。新建的MBR膜生物反应器虽提升了处理效率,但运行成本较高制约了持续稳定运行。

垃圾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建设滞后带来环境隐患。随着填埋量增加,甲烷等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问题逐渐显现。现有沼气收集管网覆盖率不足60%,未能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部分监测点周边空气中甲烷浓度偶有超标,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浪费。

运营管理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现场调查发现,填埋作业仍采用传统分层压实方式,未能完全达到日覆盖标准。除臭剂喷洒、灭蝇作业等日常管理存在时段性疏漏,周边居民偶有投诉记录。专业运维团队建设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引入成为改进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盐源县正探索精细化运营+技术改造的解决路径。通过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掌控渗滤液水位和气体浓度,同时加大防渗膜检测频次。环保部门建议将垃圾填埋场纳入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环保设施升级,并考虑远期向综合垃圾处理园区转型,逐步降低对传统填埋方式的依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