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陈健: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陈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工作的真谛。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却也创造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成就。

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是陈健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这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度不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陈健意识到,单纯的物质帮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的创新实践成为陈健工作的突破口。他深入调研当地资源禀赋,发现盐源县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在他的推动下,当地引进了高山苹果种植项目,并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针对村民担心风险的心理,陈健组织技术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如今,盐源苹果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数百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教育扶贫的长远布局是陈健特别重视的工作领域。他深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在他的倡导下,盐源县建立了教育帮扶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同时,他还推动建立了农民夜校,为成年村民提供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人才。

扶贫工作的情感纽带是陈健特别珍视的部分。他经常深入村寨,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在走访中,他发现许多留守老人和儿童需要特别关照,于是推动建立了村级互助养老站和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这些暖心举措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让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基础。

陈健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工作不仅是政策执行,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需要基层干部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又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既要把握宏观政策,又要关注微观细节。在盐源县这片热土上,陈健用他的坚守和智慧,书写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担当。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