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盐源县关于农业大棚的整治政策引发广泛关注。当地部分区域确实存在大棚拆除情况,但并非一刀切式清理,而是针对违规占用耕地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规范整治。
政策背景与执行标准
盐源县大棚拆除工作主要依据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耕地保护的联合规定,重点整治三类情况: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违规大棚、未经审批的私搭乱建大棚、以及严重破坏耕作层的养殖类设施。对于符合农业设施用地标准且办理合法手续的大棚,原则上不纳入拆除范围。
农民面临的实际困境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农户反映存在认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有些投入数十万元建设的标准大棚因早期审批手续不全面临拆除,给农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同时,经济作物种植周期与拆除时限存在冲突,导致当季作物面临绝收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替代产业扶持政策尚未完全跟上,部分农户担忧收入断档问题。
政策调整与解决方案
最新消息显示,盐源县已开始执行分类处置方案:对必须拆除的违规大棚给予合理补偿期;对可通过整改达标的大棚实施容缺补办手续;同时加快设施农业备案系统建设。农业部门正在推广新型可移动大棚技术,这种不破坏耕作层的设施有望成为合规替代方案。
实地调查发现
走访盐源县多个乡镇发现,目前拆除工作主要集中在梅雨镇、卫城镇等耕地集中区域。部分村庄已开始试点大棚改造计划,通过骨架加固、薄膜更新等方式提升旧大棚安全标准。当地合作社反映,新型光伏农业大棚因兼具发电和种植功能,正成为重点扶持对象。
从长远来看,盐源县大棚整治工作折射出农业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如何在耕地保护与农民利益间找到平衡点,仍需政策执行者保持灵活性和人文关怀。建议受影响农户及时与当地农业服务站对接,获取最新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