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潘子龙的名字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代名词。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正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然而,在这条充满希望的振兴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农业转型的困境是潘子龙最先遇到的难题。盐源县地处高原山区,长期以来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效益低下。潘子龙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改变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他率先引进高原苹果种植技术,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示范基地,但初期遭遇了村民的质疑和技术瓶颈。通过反复示范和免费培训,最终让30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建成5000亩标准化果园。
产业链条不完善是制约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潘子龙发现,单纯依靠农产品销售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他带领团队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开发苹果干、苹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并打造盐源苹果区域品牌。这一系列举措使产品附加值提升40%,但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和市场开拓的压力。
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但当地青壮年外流严重。潘子龙创办农民夜校,邀请农业专家授课,同时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他特别注重培养本地技术骨干,现已培育50余名致富带头人,这些人成为带动周边村镇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潘子龙的带领下,盐源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在品牌建设、电商渠道拓展、农旅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潘子龙的故事证明,只要有担当、有智慧,乡村致富带头人就能够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精彩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