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凉山州盐源县干海乡团委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通过组织建设、产业帮扶、文化引领等多维度举措,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
青年人才外流与本土培养的平衡难题始终是制约偏远地区发展的瓶颈。干海乡团委通过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联合当地企业开发特色种养殖项目,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孵化支持。但如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扎根乡土,仍是需要持续破解的课题。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培育的双重挑战考验着基层团组织的创新能力。干海乡团委尝试将苹果、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与电商直播结合,组织青年开展新农人培训。但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品牌建设滞后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产销有效对接,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整合。
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协同推进同样面临现实困境。通过组建青年文艺队、开展彝汉双语政策宣讲,干海乡团委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取得成效。但如何避免形式化倾向,真正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仍需探索更接地气的工作方法。
资源整合与多方联动的机制建设是提升工作实效的关键。干海乡团委与农业站、学校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但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仍存在部门壁垒。构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完善资源调配机制,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盐源县干海乡的实践表明,共青团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在人才留引、产业创新、文化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真正释放青春力量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