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理市刘正斌:从基层干部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在四川凉山州会理市的广袤山乡间,基层干部刘正斌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这位从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领路人,正面临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多重挑战,也探索着独具特色的破题之道。

人才短缺与产业培育的双重考验

会理市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市,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始终是制约发展的首要难题。刘正斌深入调研后发现,单纯依靠传统农业难以留住人才,必须构建特色产业+人才回流的良性循环。他带领团队培育石榴、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通过合作社模式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仅石榴产业就带动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但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人才缺口,仍是亟待突破的瓶颈。

基础设施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难题

在推进道路硬化、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刘正斌团队遭遇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某村计划扩建的产业路需穿越生态林区,他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最终采用绕行方案并配套植被恢复措施。这种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当地干部的共识。但如何在有限资金下兼顾建设速度与生态效益,仍是实践中的难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融合探索

会理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彝汉文化交融孕育出独特的民俗资源。刘正斌推动将彝族火把节、铜火锅制作等非遗项目融入乡村旅游,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点。但部分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如何培养年轻传承人、开发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成为文化振兴的新课题。

在刘正斌的办公桌上,一份标注着各村产业地图的会理市乡村振兴规划格外醒目。这位基层干部常说:乡村振兴不是漂亮口号,而是要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从打通农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到手把手教村民使用电商平台,他用务实行动证明:最动人的振兴故事,永远写在大地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