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凉山会理市江竹乡鲊村:藏在深山里的彝族古村落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的层峦叠嶂间,江竹乡鲊村如同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静卧于海拔2000余米的云海深处。这座保存完好的彝族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探访者,但随之而来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传统建筑面临的自然侵蚀是鲊村保护的首要难题。村内现存37栋百年以上的土掌房,这种以黏土夯筑、松木为梁的传统民居,在常年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下,墙体开裂、木材腐朽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地工匠虽掌握传统修复技艺,但年轻一代对这门手艺的兴趣正在减退,技艺传承出现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同样令人担忧。鲊村的彝族火把节、月琴制作、羊毛擀毡等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这些传统技艺的展演逐渐沦为旅游表演,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语境。村里能完整吟唱《勒俄特依》史诗的老人已不足五位,而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

旅游开发与原生态保护的平衡成为新的课题。近年来随着彝家乐的兴起,部分村民将老屋改造为民宿,过度的商业化改造使得一些建筑失去了原有风貌。游客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也给这个缺乏现代化排污系统的高山村落带来压力。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已开始实施修旧如旧的微改造计划,并建立非遗传承人补贴制度。有专家建议采用季节性限流模式,既保障村民收入,又能让村落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个藏在深山的彝族古村落,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它的未来取决于当下每个保护与发展决策的智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